老宓和小宓的秘密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224/4315789.html 在镇赉县镇赉镇哈拉本召村,有一个种了30多年庄稼,却从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别人依靠传统方式种植玉米时,他就琢磨着特色种植,听收音机、看电视、买科技书籍,研究大地扣膜种植蔬菜、瓜果等高效农业。他就是不走寻常路的庄稼汉——宓学忠。 在哈拉本召村路边,宓学忠经营着一个远近闻名的采摘园,园内的果蔬大棚每年三、四月份就开园迎客了。从城里来采摘草莓和蔬菜的人络绎不绝。尽管经历了疫情的考验,而对他家果蔬销售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果蔬大棚可是这几年帮助他脱贫致富立下了“头等功”。 老宓的儿子宓少博,只要是放假也在大棚里忙碌着。20岁的宓少博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智慧农业专业大一学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宓以几分之差与农业大学擦肩而过,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为了发展特色农业,他报名了中国农业科技致富函授大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科技农业知识、提高致富本领。年之后,他相继到北京林科院、沈阳农大、吉林农大等高校考察学习。而未能真正走进大学殿堂,依旧是他的“心病”。因此,他希望儿子能实现他的大学梦、成为他创业梦路上的接力棒。 宓学忠的爱人说:“这一年,爷俩常钻进大棚里、坐在电脑前低声嘀咕,肯定是在秘密研究一些事情呢!问了几次,他们也不言语。”其实,老宓和小宓的秘密,就是一起探讨产业升级的话题,他们决心在这个采摘园的有限空间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这样不仅小宓能够学以致用,老宓又可以尽情地施展拳脚、大干一场啦。 说起来,老宓是个有故事的人。幸福生活也是来之不易,哈拉本召村曾是贫困村。宓学忠家仅依靠不到一公顷玉米种植谋生,收入不高,难以满足两个孩子上学支出,生活实在拮据。多年来,他不停学习着、摸索着,还尝试过种黄菇娘、“姜不辣”等多个品种,想方设法增加些收入。但各种作物都有独特的种植管理要求,加之对接市场等诸多难题,多次以失败告终。 年,宓学忠家成为镇赉县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包保哈拉本召村的镇赉县卫健局组成了驻村工作队,听村干部说老宓是一个爱琢磨,想干大事儿的人,队员们就常到家里走访,并帮他出谋划策。年,宓学忠种植一棚西红柿,收入1万多元。初战告捷,他信心倍增,明白了只有规模生产才能在市场上立足。老宓还热心地把成熟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左邻右舍,认真管护好自家棚苗的同时为其他人提供科技管理知识。纪春华、邢树发等7户村民在他的热情相助下,也陆续发展大棚种植,靠西红柿种植这一项就增收近万元。年初,驻村工作队借助大力乡村旅游的契机,鼓励他发展“有机果蔬采摘园”增加种植项目。村干部给他联系好有机肥料、帮他拉客户。宓学忠在原有一栋西红柿大棚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栋草莓大棚,并大胆试种长果桑树、大樱桃等果树,在承包地还栽植了平方米紫叶白菜、1株西蓝花,还分梯次种植了几亩黏玉米。老宓的果蔬大棚开园后就旗开得胜,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都通过多渠道的网络社交平台帮助老宓宣传推介,老宓在短时间迅速“走红”。由于他家的草莓、西红柿坚守原则不施用化肥、农药,所以口感特别纯正而颇受青睐,来游玩、采摘的人与日俱增。老宓侍弄各种果蔬独到而精心,采摘期能达到百余天。年以来,宓学忠的采摘园仅草莓和西红柿就能实现年收入5万多元。如今,他更是借助着全县旅游发展的东风,决心做大做强采摘产业,从传统种植业向精细化种植发展要效益。老宓常和儿子小宓说,我们要“藏效于技”,要掌握好智慧农业之根本,为将来发展高效农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当下,采摘园的草莓大棚里处于休耕养地阶段。如果接着种柿子还可以多收入1万多,但是老宓说,为了不影响来年种植草莓的品质,他决定什么也不种植,就是认真的养地。另外一栋大棚里,柿子正值丰产期,果实挂满秧,红柿子“红靓女”、白柿子白玉、绿柿子绿珠和青蜜长势很旺。果实挂秧时间长,甜度逐步增高,一个月都不会破裂或者掉果。除了本地销售外,还远销到北京、南京等地。听说老宓种植的有机草莓和柿子全程无农药,七天一次为草莓喷洒牛奶,采摘园声名远播,前不久,东北农业大学的高教授,还带领着域外采摘园工作人员,前来向老宓“取经”。 这些年,老宓不仅自己脱贫了,还帮助村民共同脱贫致富。他,声名远扬;采摘园,闻名遐迩。年老宓被评为吉林好人、年被评为吉林省文明标兵。采摘园也一天天成为“网红打卡地”。(来源:镇赉发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s/14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吉林农大专家云端授课助力乡村振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