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m.39.net/pf/a_4766939.html

苏显双

书法专辑

美美哒苏显双,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考级中心考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春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书法作品和论文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及学术研讨会,入选“全国书坛青年百强榜”(《书法》杂志社)、“吉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论文、专题介绍、评论和书法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法》、《书法》等重要报刊。出版专著、作品集、字帖二十余种,曾应邀赴俄罗斯、日本、韩国及朝鲜等国家进行书法交流,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吉林省美术馆、牛津大学、科迈罗沃文化艺术大学等单位收藏。行草横幅:枕石听泉行草书:赵孟頫诗行楷书:厚德载物行草书:半空月影流云碎,十里梅花作雪声。退斋絮语撰文/苏显双

当代社会,各种信息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不知所从,然而一切仿佛都是行色匆匆、浮光掠影。缺少心灵的宁静和对生活、艺术细节的体认,自然无法做到深刻和坚定,就像没有根的浮萍,随波荡漾,上下浮沉,不知飘向何方。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于平和雅逸、含蓄蕴籍,“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古典作品中流溢出的那份气定神闲、精致儒雅,我已欣欣然向往已久,而臻达此境的唯一途径就是亲近传统,与经典朝夕对晤。

黄庭坚云“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淡,乃入微耳。”只有做到了“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才能笔精墨妙,由技入道。“诗要孤,画要静”,作字更不可有浮躁之心,名利之念。面对钻之弥深,仰之弥高,博大而精深的书法艺术,唯有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学而思、思而学,读万卷书书、行万里路。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板凳甘坐十年冷。

宋晁补之云:“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其妙,必其胸中所独得。”书贵心悟,不要相信“功到自然成”的古训,“功夫字”只是技巧的简单重复,与艺术大抵是不沾边的。师古是为了化古为我,绝去尘俗,不可泥古不化,贵能善于取舍化裁,“酿蜜不留花”,否则即使笔成冢墨成池,终是匠人者流。

于书法,我只想静静地沉入古典之中,在心追手摹中慢慢陶染自己、雅化自己,让古人的理法意趣和我的性情个性自然流淌于笔下。倘能偶涉“信手拈来,全是妙用”(马一浮语)之境,则“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苏轼语)。

感谢书法,是它让我这凡夫俗子在凡尘俗世中拥有了一份难得的从容和宁静,还有超脱和坚定......

苏显双书法作品欣赏

篆书对联

行草书:元人叶颙诗

对联小品:闲云野鹤自来往,沅芷沣兰无古今。

随原吉林省省长王儒林出访日本交流书法

[摘要]

大字书法具有实用性强、审美特征明显和书写方法独特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特点,但历来鲜有人论及,至今尚存在着许多误读和轻视。本文试图是从明代专论大字书法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和《大书长语》入手,结合相关文献论析大字书法的审美标准,并透过表象分析这种标准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希望对当代大字书法的审美和实践有所启发借鉴。

[关键词]大字书法审美方端均称环境 教化

[作者简介]苏显双,男,历史学(书法文献方向)在读博士,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长春)

引言

大字书法指凡直接书写的,与普通小字系统(以钟繇、王羲之小楷、书札、尺牍和宋代诸刻帖为代表的,人们平常所使用的大、中、小楷书法作品)的书写方法不同的数寸至径丈的汉字书法作品。又称榜书、牓书、署书、题署,其中题署书是就书写而言,榜书是就材料而言。唐以后榜书始成为大字书法之泛称,题署则少有人提及,后又有擘窠书,专指规整的楷书大字。大字书法不过是一种书法形式,凡真、草、隶、篆诸体,只要书写符合榜书大字规范均属榜书范畴。自颜真卿后,凡大字题榜才多以楷书为主,并延续至今。

现在所说榜书,多指大字正楷书。榜书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一个富蕴中国传统文化又具备现代文明强大生命力的美学概念,在中国书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实用性强、审美特征明显和书写方法独特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过历代书家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不断探索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现笔者翻检古代书论,仅就大字书法的审美问题予以探讨,疏漏处尚乞方家教正。

二、大字书法审美特征:方端均称为贵,偏斜放肆为忌

检讨唐宋以前书法理论史,罕有论及大字书法者,即使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相当发达的唐代,对这种艺术形式亦少有人问津。宋代以后,文人士大夫的笔记小说和碑帖题跋中关于榜书的话题开始多了起来,但也只是只言片语,不成系统。至元李溥光《雪庵字要》[1]一出,关于大字书法的技法和审美诸问题的研究才算规模初具,垂范后世不止一代,对明人有着尤为直接的影响,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2]和费赢的《大书长语》[3]便是受其启发而作。这两部专论大字书法的精心之作,承前启后,切合实用,在本来就屈指可数的专论大字书法的论述中尤显难能可贵。《大字结构八十四法》还于景泰二年()进呈代宗,足见其价值和影响。二书在谈及大字书法审美问题时虽着字不多,却言简意明、切中肯綮:

盖大字以方端均称为贵,偏斜放肆为忌……收敛肢体,布置形容。(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堂匾)字体须端庄古雅,非比亭榭燕游之所,流丽情景,可恣跌宕也,且气数所关,尤忌偏枯飞白及怒张奇崛臃肿之态。(费赢《大书长语》)

二人如出一辙地道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大字书法宜端稳匀称、忌偏斜放肆,这正是丰坊《童书学程》中所说的“端方雄伟,骨肉匀称,施于题匾大字为宜”[4]的颜体大楷风格。此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明显源自李溥光的《雪庵字要》:

大抵大字如王者之尊,冠冕俨然,有威严端厚之福相,倘犯粗俗飘欹之态者,即小人颠沛之状,岂足观哉?[5]

李氏认为榜书大字必须要有帝王般威严、端正、厚重、盛大的福贵之相。高高在上,不怒自威,望之能令人肃然起敬,而绝不是不端小人的粗俗、轻薄之状。此说更为形象直观地揭示出榜书大字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和美感,堪为不易之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知道,颜真卿楷书大字深刻端严、方正雄厚,不仅适用于碑版、诏诰等官方正式场合,尤适于题署书丹,书写大字。在历代榜书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堪称后世馆阁题署之正宗。故丰坊《书诀》中有“擘窠创于鲁公”,“题署亦颜公为优”[6]之说。从颜真卿传世大字楷书作品看,其线条圆润浑厚,筋骨内含。字形宽博方整,结字法用外拓,字廓外凸,内宽外促,每字占满界格,丰满实在,雍容大度。扑面而来的是雄浑厚重之气,震人心魄。“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7]为雅俗所共赏,楷体榜书大字以方整满密为美的风气即始于颜真卿。

结语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榜书大字同其他书法艺术形式混为一谈,忽视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技法要求。一相情愿式的误读或盲目轻视必将导致这一古老艺术的湮灭无闻。尊重传统,弘扬传统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草成此文,作为引玉之砖,以唤起更多的专家学者们来一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jy/1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