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jc/
引子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长江下游南岸。江西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长江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赣江纵贯江西全省,因此,江西的简称为“赣”。江西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江西省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在中国历史上,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宋、明两代,江西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文人之乡、名人之乡、才子之乡、神童之乡。

我望着眼前的历代名人雕像,展开了对历史的回顾想象……思古幽情在心湖金波荡漾,灵魂在空明澄澈的宇宙遨游飘荡。此刻一切消沉的情愫都已萎靡消亡……

解缙

解缙(—),字大绅,江西省吉水县人,明代著名大才子。他才思敏捷,十九岁中进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明成祖朱棣当皇帝后的永乐元年,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永乐六年正式完成。《永乐大典》全书共卷,目录60卷,装成册,总字数约3.7亿字。《永乐大典》收录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多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当时规定:所收集录入的古书典籍,不准删改,必须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地编入,因此《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宋元以前大量的珍贵文献典籍。明代以前许多失传的书籍都赖《永乐大典》而得以保存。《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永乐大典》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而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比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都要早三百余年。

李觏

李觏(~),字泰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经学家、教育家、诗人。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或者: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人。李觏家于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学者称盱江先生。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强国济民。他俊辩能文,李觏屡试科举不第,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后经范仲淹推荐,任太学助教、直讲,卒年五十岁。李觏是北宋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唯物主义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觏还具有比较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经济,是物质财富。所以,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为了拯救北宋日趋贫弱的局面,缓和阶级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李觏著作有《盱江文集》。李觏是五代时南唐国的开国皇帝唐烈祖李昪的后代((五代优秀词人、南唐皇帝李煜(南唐后主)就是唐烈祖李昪的孙子))。李觏和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是很好的朋友,李觏和晏殊常共同论诗赋文,写词作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南丰先生”曾巩,是李觏的学生。李觏是中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积极拥护者,又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对以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觏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宋应星

宋应星(—),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人,中国明代末期伟大的科学家、科技家。宋应星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年),万历年间中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汀州推官、亳州知府等职。明亡后弃官归乡。著有伟大的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不朽的一部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是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汤显祖

汤显祖(—年),中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号玉茗堂主人。汤显祖的戏剧著作有《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这四部戏剧共称为“临川四梦”。中国的汤显祖(—)和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时代的人,汤显祖比莎士比亚大14岁,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都是在同一年(年)逝世的。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东方的莎士比亚”。

欧阳修

欧阳修(—),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不仅是文学家,欧阳修还是历史学家(这方面鲜为人知),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文天祥

文天祥(—),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著名诗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过零丁洋》、《正气歌》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晚年定居在江西九江的庐山莲花峰下,北宋思想家、哲学家、儒家学者,我国理学的开山之祖。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谥号元,世称周元公,学者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一生主要在江西做官,曾任分宁(今修水)主簿、南昌县令、虔州(今赣州)通判、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等。他为官清正、尽心竭力、深得民心。他的人品学识,受到当时与后世人们的普遍尊崇,如黄庭坚说:“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他一生两次来九江任职,并终老于九江。也是对九江影响很大的历史名人。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他继承了孔、孟、董仲舒、韩愈的儒家正统思想,并吸取了佛道思想的主要内容,融化贯通,开创了宋代理学,后经过他的弟子程颢、程颐等的继承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后又经朱熹的发扬光大,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周敦颐又是一位教育家,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院,在此讲学和研究。濂溪书院对于培育人才,传播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周敦颐又是一位文学家。他是宋代理学诗派的开风气者,诗文作品反映了这位理学大师的政治思想、人格追求和审美情趣。风格雅正明洁、古朴平易。著名的作品有《爱莲说》。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周树人)、中华民族伟大英雄周恩来都是周敦颐的后代。

陶渊明

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号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写《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姜夔

姜夔(~),饶州波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的音乐家和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杨万里

杨万里(-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南昌)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黄庭坚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皆出于苏轼门下,黄庭坚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创始人。“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为“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属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他最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军事、教育,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和科举制度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以适用为本,务求有补于世。”所作散文雄健峭拔,畅达精炼。

曾巩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人,后居临川,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楼》《城南》《咏柳》等写景抒情的佳作。

曾布

曾布,字子宣,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人,曾巩的弟弟,官至宰相。他参与制订青苗、免役、保甲、农田之法,成为王安石的重要助手。王安石曾说:“自议新法,始终言可行者,曾布也;始终言不可者,司马光也。余皆前叛后附,或出或入。”其为官之道成为后人借鉴的一个楷模。

魏玩

魏玩是曾布的妻子,字玉汝,襄阳(今属湖北)人。其生平事迹材料流传下来很少,宋代著名词人。魏夫人的词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她善于创造特定的意境表达感情。似乎在魏夫人之前不曾有女诗人或词人留下如此丰富和美妙的作品,而后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朱淑真等人社会地位不及她高。魏夫人的词虽不及李清照、朱淑真,但她可以说是女性词人的开先路者。后世对她的评价相当高。

朱耷

朱耷(—),本名朱由桵,字雪个、号个山、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江西南昌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后裔。明亡后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也是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山水画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亡国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明朝初期的宁王朱权是朱耷(八大山人)的九世祖。朱权(—),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古琴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初封大宁,称宁王。明成祖当皇帝后改封江西南昌,此后,宁王世代居江西南昌。朱权被称“宁献王”。著作数十种,音乐、戏曲方面有《琴阮启蒙》、《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等;杂剧十二种,存《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

乐史

乐史,字子正,北宋抚州宜黄县霍源村人。五代南唐状元,北宋大地理学家。他的《绿珠传》、《杨太真外传》是古代小说的优秀篇章,历代广泛流传。宋代以后,根据他的《杨太真外传》,衍变出了多种戏曲、传奇。其地理巨著《太平寰宇记》为后世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之一,历来受到重视。

揭暄

揭暄,字子宣,号韦纶,一号纬纷,别名半斋。广昌旴江镇后塘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揭暄最大的贡献当推其费尽心血著成的军事名著《揭子兵法》、《揭子战书》和《兵法纪略》。三者珠联璧合,构成了一部系统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揭子兵法,奠定了揭暄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

晏殊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文港沙河(今属进贤)人,著名词人,官至宰相。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家乡人民对晏殊也深为怀念和崇敬,年将抚州城区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同叔路”。

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临川文港沙河(今属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八子,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主要著作为《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晏几道的词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

陆九渊

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学界称象山先生,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陆九渊在长期的讲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理论。他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达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今南昌城内的象湖相传为陆九渊当年在南昌开坛讲学之处,“象湖”一名由其号(象山先生)而来。

吴道南

吴道南,字合甫,号曙谷,明崇仁二都石庄(今石庄乡石庄村)人,明末宰相。明史称“吴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就是遇事有主见,能较好地进行掌控,很有政治头脑。《崇仁县志》载,吴道南为人藏才于德,平易近人,无论走卒、儿童都一视同仁。

陈彭年

陈彭年,字永年,南城县人,北宋副相、文学家、音韵学家。13岁时,就写出了万洋洋万言的《皇纲论》,得到江左名辈的赞赏。他主张设“糊名”,即将试卷中应试人所写的籍贯、姓名进行弥封,交誊录人按规定字体誉写,再送考官批阅,杜绝后门请托以及作弊之事,从而使科举选拔人才有一个较公正的标准。此“糊名”、“誉录”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董裕

董裕,字惟益,号扩庵,明乐安招携港田村人。官至刑部尚书。董裕著有《内台按秦、按滇、督郧奏议》《工、刑两部奏议》《六和游草》《扩庵岭草》《司寇文集》《易经注释》等书。他和汤显祖同为罗汝芳得意门生,生平交往甚笃。他与汤唱和的诗词,均载入《汤显祖文集》。

艾兴

艾兴,东乡县人,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兴教授作为一名教师,他辛勤耕耘、弟子盈门,很多人成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不少人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兴教授认为在科学上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绝不是骇人听闻,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程孝刚

程孝刚,号叔时,宜黄县城南官巷人。铁道机械工程专家,技术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我国铁道机车工业和运用管理的开拓者,与著名科学家胡先骕、吴有训被誉称为民初“江西科坛三秀”。“文革”期间,学校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中断,加之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但程孝刚仍带病坚持参加《辞海》的编辑,直接撰写和审定机械工程学科的辞条和《机电词典》。他为普及科技知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套极为实用的工具书籍,谱写了一个爱国工程技术专家光辉的一生。

邓从豪

邓从豪,临川崇岗上邓村人。著名量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山东大学校长,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缔造者。一个人要让所有的人都说好这是非常难非常难的,而邓先生就是一个所有人都说好的这样一个人。邓先生得过的这些奖在山东大学到现在为止,是首屈一指。

邱定蕃

邱定蕃,广昌县人。原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著名有色金属冶炼专家。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勤奋地学习和孜孜不倦地进行科研探索,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导师和学校的赞赏。留学生活结束后,他不留恋加拿大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谢绝了导师和学校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

朱仙舫

朱仙舫,原名升芹,临川县长乐乡百源朱村(今属进贤县长山晏乡)人。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业管理专家、实业家,江西民族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中国纺织学会的发起人。朱仙舫道德、文章素为人称道,故连任14届中国纺织学会负责人之重任。他为人正直,不善言辞,勤奋好学,处事严谨,一贯热心教育,扶掖后进,不仅著书立说,培育纺织人才,还曾捐资创办玉屏小学和兴建抚州一中图书馆。

饶毓泰

饶毓泰,又名俭如,字树人,临川县钟岭人。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界泰斗”。《原子光谱》、《气体导电基本过程》、《光的相干性理论》、《塞曼斯效应与共振辐射》、《荧光辐射的强度与偏振》、《光磁双共振》等反映世界最新科技发展的课程,帮助中、青年教师赶上激光问世后光学和光谱学迅速发展的步伐。

吴式枢

吴式枢,祖籍宜黄,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式枢一生著作颇丰,主要学术论著有《非线性积分方程与格林函数方法》、《原子核单粒位阱理论》、《等效相互作用理论及顶角算符的封闭表示式》和《多重散射理论与格林函数方法》等。他多次参加的关于“核多体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了核多体理论的研究。

余瑞璜

余瑞璜,宜黄人,著名物理学家、凝聚态物理学家、国际一流的结晶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民盟中央委员,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吉林大学物理系创建人。为了让更多中华青年投身科学事业,报效祖国,余瑞璜教授在科学事业的巅峰时期,毅然放弃科研条件相对完备的清华园,搬进吉林大学一穷二白的物理系。刚到吉大那会儿,学校没有物理教学的图书设备,更谈不上让学生做实验。系主任余瑞璜没有气馁,更没有抱怨。一样一样买齐了教学研究必备的书籍和实验器材。

本寂禅师

本寂,俗姓黄,名元证、崇精,法名耽章,尊称“本寂禅师”,又称“曹山本寂”,为佛教“曹洞宗”创始人。本寂禅师在曹山弘禅接化30来年,广开山门,课徒说法,阐释良价禅师的五位君臣法要,法席大兴,大振洞门禅风。清雍正十二年(年)还被加封为“宝藏元证大师”。本寂禅师生前著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并曾注释《寒山子诗》,后人又辑得《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两卷传世。

欧阳竟无

欧阳竟无出生于一个普通官宦之家,20岁捐得秀才。年进南昌经训书院跟随叔父欧阳昱学习程朱理学,博涉经史,精通天文历算;后又潜心研习陆王之学,受桂伯华影响开始信佛。欧阳竟无一生著述宏富,刻佛典达卷。其著作有《竟无内外学》26种30余卷,编有《金陵刻经处刻经目录》,还刻成《瑜珈经》50卷,辑印藏要经论20余种。

傅烈

傅烈,原名见贤,化名贺德、贺泽、吁伯凯,临川上顿渡人,中共早期革命家。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秘书,协助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朱克靖开展全军政治工作。他与周恩来、邓小平于年在巴黎的合影,至今仍悬挂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厅里。

黄火星

黄火星,乐安县龚坊镇姚家村人。解放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军事检察院院长兼中央军委总直属政治部主任。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皖南事变、开辟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等革命抗日战争都有他的身影,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年4月27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62岁。

李井泉

李井泉,临川县唱凯镇仓下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李井泉出生于教师家庭,,参加了第三、四次反“围剿”战役。中共中央审定《李井泉生平》,作了以下的评价:”李井泉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

饶漱石

饶漱石,临川钟岭乡环洲饶家(现属抚州高新区)人,政治活动家、开国功臣。饶漱石十几岁即参加革命活动。年1月,兼任华东军区政委,是中共华东局党政军最高负责人,和陈毅粟裕等人先后指挥了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济南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及广大的华东地区。为建国初期华东经济复苏,治理上海百孔千疮作出了贡献。

舒同

舒同,字文藻,又名宜禄。东乡县孝冈镇(县城)人,著名书法家。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一度以鬻字为生。解放战争时期,具体指导了华东野战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参与组织指挥了鲁南、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赵醒侬

赵醒侬,革命烈士,早期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与袁玉冰、方志敏合称为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受中共中央委派,建立江西地方党组织,开展革命的统一战线工作。“五卅”惨案发生后,赵醒侬积极领导江西人民开展反帝爱国运动,成立了“反对帝国主义惨杀上海同胞江西后援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wh/1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