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科普|文化|交流

地质遗迹景观是一部“地球天书”,地质公园的建立,就为人们解读这部天书提供了一个个精彩的平台。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目标是选出超过五百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年11月止,中国已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33处,是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让我们来看看这33个世界地质公园都有哪些,你去过几个?

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法国巴黎宣布,中国黄山等8处地质公园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

这8处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是:安徽黄山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公园和河南嵩山地质公园。

  年中国第一批八处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1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安徽)

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平方千米。其中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面积为.6平方千米。海拔高程为~.8米。

四至范围是:东起黄狮壋,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黄山以花岗岩峰林地貌为特色,包括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缓冲区范围是与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为.9平方千米。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

黄山地质公园具有花岗岩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水文地质遗迹等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资源与黄山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一座集山、水、人文、动植物为一体的大型花岗岩区天然博物馆。

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大约在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了三级古剥蚀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在矿物组分、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天工般的黄山美景。

黄山宣传片

2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濒长江,南傍鄱阳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称。占地面积平方公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江西庐山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截止年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

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4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云南) 

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天晴时,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时则变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石林喀斯特是一种林状喀斯特景观,公园是“石林”术语的发源地。石林喀斯特是在地壳运动、构造裂隙、生物作用和土壤侵蚀作用配合下,碳酸盐岩被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各种石柱组合体。石林喀斯特发育演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复杂的古地理变迁、被玄武岩覆盖烘烤、湖盆沉积物埋藏,地壳抬升等共同影响。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5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广东)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地质公园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22.9公里,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围18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

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作用将本地区塑造的秀丽多姿。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6张家界武陵源世界地质公园(湖南)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张家界市,占地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

地质公园分布区内出露泥盆纪(距今3.5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受后期地壳运动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石峰形态各异,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学价值。其它尚有方山、岩墙、天生桥、峡谷等造型地貌以及发育在三叠纪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观。

园内森林茂密,并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揪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西南部,距五大连池市区18公里。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景区内矗立着十四座新老期火山,喷发年代跳跃很大,由史前的多万年到近代的多年前,是世界顶级资源。这里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14座拔地而起的火山锥,山川辉映,景色优美;石龙、石海、熔岩瀑布、熔岩暗道、熔岩钟乳、熔岩旋涡、象鼻熔岩、翻花熔岩、喷气锥碟、火山砾和火山弹等微地貌景观,千姿百态,被科学家称之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汐水相连的如串珠般湖泊,是最新期火山岩浆填塞了浩瀚的远古凹陷盆地湖乌德林池而形成,五大连池也因此而得名。它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池岸曲线变化复杂,有收有放,景观效应极佳。这里的铁硅质重碳酸钙镁型的矿泉水,是蜚声中外的五大连池世界世界名泉,享有“神泉”、“圣水”的美誉,和法国的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在民间已有上千年的医用、饮疗和洗疗历史,对康复疗养和人类的健康长寿具有神奇的功效。

年至年间,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黑龙山和火烧山的岩石成份非常特殊,它是一种富钾的碱性基-中基性火山熔岩。由于其色率(40~55%)高于粗面岩和响岩类(35~20%),又不含有玄武岩应有的基性斜长石,所以它既不属于粗面岩和响岩类,也不属碱性玄武岩。因而日本地质学家小仓勉根据黑龙山、火烧山熔岩的形貌特征——状似“龙形”,将其命名为“石龙岩”。

另外,形成钾质火山岩的岩浆一般都来自地幔,这种岩浆的上涌和喷发与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相关联,五大连池火山区位于东亚大陆裂谷系的轴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产生的。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濒伊洛,南环颖水,面积平方公里,包括安坡山、马鞍山、挡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诸峰等,群山耸峙,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公园内连续完整地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和构造――热事件的序列产物,地学界称为“五代同堂”,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5.43亿年分别被命名为“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的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及构造形态遗迹,被地质工作者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和“地学百科全书”。嵩山世界观地质公园是集珍稀地质遗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三位一体的世界级自然、文化资源,铸就了地学科普、文物古迹、奇特地貌、生态环境等多层次的综合性旅游环境,是进行地学游览、考古研究、旅游观光、休闲渡假的旅游胜地。

嵩山在距今约30亿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小块的陆核存在,具体位置可能在嵩山以西不远处。而这时嵩山地区应该是一片汪洋。

大约在距今27亿年时,由于地壳拉伸,在那时陆核东部边缘的海洋中产生了一个南北向裂谷。裂谷中发生了多次的火山喷发,初期是基性岩浆的海底火山溢流,中期喷发活动逐渐向酸性转化,后期火山基本停止,裂谷中的沉积物以海相运动分为三幕,第一幕洋陆碰撞作用,洋壳自东向西俯冲,陆壳自西向东推覆,使上述陆缘裂谷闭合。伴随俯冲,大规模花岗岩岩浆上侵。已经成岩的登封岩群发生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局部发生了固态塑性流变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这次碰撞,使嵩山地区地壳进一步加厚并快速隆升。进入古元古代嵩阳运动开始第二幕,陆壳的推覆强度已经减弱。这期间约在距今23—21亿年间,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的推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大量伟晶岩脉侵入。第三幕主要表现在辉绿岩石墙群和钾长花岗岩的上侵。嵩阳运动使嵩山古老的基底花岗岩—绿岩体完全固结,陆核也得到了大范围的增生。嵩阳运动使嵩山及其周边地区第一次成为陆地并遭受了较长时期的风化剥蚀。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宣布,我国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四家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

  5年中国第二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9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浙江)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境内,面积平方公里,分为凌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有多处景点,景区内峡深谷幽,峰奇崖险,秀中有险峻,奇中有幽奥。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

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瀑、泉、门、嶂称胜。奇峰怪石,悬崖叠嶂,崇耸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如带若练。雁湖日出,百岗云海,一向为游客所赞赏,至于凌峰景,灵岩飞渡,更为神奇幻绝。它记录了中生代古火山发生、演化的历史,也展示了一亿年来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唐宋以来,行旅如云,山中摩崖累累,古刹遍布,诗文、画卷、故事、传说俯拾皆是,堪称是一座“文史宝库”。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10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福建)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西北的三明市泰宁县,面积有.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积.7平方千米。由石网、大金湖、八仙崖、金铙山四个园区和泰宁古城游览区组成,公园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花岗岩、构造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是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地质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碧水丹山大观园”、“峡谷洞穴博物馆”、联合国教科组织专家评价其为“中国地质公园的样板”。

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晚三叠世以来,公园一直处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公园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和岩浆侵入。晚白垩世以来,公园在崇安—石城北东向断裂带和泰宁—龙岩南北向断裂带的控制下形成了断陷盆地,沉积了以砂砾岩为主的红色岩层。晚白垩纪后地壳全面抬升,重新活动的断裂切割岩层,使它们产生裂隙和升降差异,地质构造,流水侵蚀,崩塌和风化作用,使得公园内山峰平地拔起,丹崖峭拔奇特。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12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四川)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文石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地质遗迹主要有:二叠纪地质剖面、地表喀斯特地形、天坑、溶洞、洞穴堆积物、瀑布、溶蚀峡谷、古生物化石、风暴岩沉积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坑,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

二亿三千多万年前,兴文石海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万年前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大面积石灰岩相继出露于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石林,这一地质变迁已经由兴文石海发现的从坭盆纪到二叠纪时代的大量化石得到佐证。这片岩石的海洋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表岩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的石灰岩受到雨水的不断冲刷、融蚀,形成了地下洞穴、地下河流。天长日久,地下河空间扩大,超过承受极限后开始出现垮塌,出现了漏斗、石峰、石柱,洞中出现了边石坝,地面则留下石幔及各种形态的沟、漕、石林、石牙、石孔与残岩断壁。地面的泥土一天天减少,石头一天天增多,从高处往下一看,灰白色的大地就像是一片翻腾的大海。

世界级规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优良的喀斯特发育条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兴文式”喀斯特地貌。“兴文式”岩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成为四川乃至中国岩溶地质研究的典范,与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溶峰丛景观组成了中国西部喀斯特三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因此,兴文喀斯特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对比研究意义。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6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召开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会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各国申报的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进行评审。

  其中中国泰山(山东)、中国王屋山—黛眉山(河南)、中国雷琼(广东、海南)、中国房山(北京、河北)、中国镜泊湖(黑龙江)和中国伏牛山(河南)地质公园被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6年中国第三批六处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13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山东)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面积km2,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方圆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米。泰山,自古就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在25亿年左右,被称之为“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使泰山第一次露出海平面。而在万年前的新构造运动中,泰山南麓发生山前断裂,所处的盆地下沉,而北麓大幅度抬升,形成了如今泰山巍峨高耸的雄姿。

泰山花岗岩、科马提岩、三大断裂,还有人们熟知的“稳如泰山”、“醉心石”无不显示着泰山在地质、地貌上的神奇。

缘于泰山地层的清晰,岩体的复杂,自年起,已拥有多年的地质研究的历史,并被世界地质学界所公认。

至于泰山西麓桃花源的彩石溪,几十亿年岩体和岩脉彼此侵切的印记,显示在咫尺方寸之间,故称五世同堂。十里山涧,泰山彩石平铺溪底,如天工神笔绘就的一幅瑰丽长卷,徜徉其中,感叹、欣赏自然的造化神工,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然而,一座大山与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同步,却是罕见的。

《史记》中就有七十二王封禅泰山的史传。远古时期的神农氏、炎帝、黄帝、尧、舜、禹等,无不来泰山祭祀天地。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华北地台基底与盖层双层结构出露比较好而典型的地区。基底为古老的“泰山杂岩”;沉积盖层为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和页岩,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由南向北地层依次从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构成一个南陡北缓的单斜断块山系。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多期次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十分明显,使结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区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构造,又有中生代的构造,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中生代的脆性断裂和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征。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14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河南)

  

王层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境内,距洛阳公里,郑州公里。景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以上,最高海拔.6米,是国内唯一被黄河三面环绕的原始生态旅游景区。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分为王屋山、小浪底两个园区,包括天坛山、小浪底、五龙口、黄河三峡、小沟背五个景区,是一座以典型地质剖面、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古生物化石、水体景观和地质工程景观为辅,以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公园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事件的地质遗迹组成。主要表现在:①公园由王屋山地、黄河谷地、黛眉山地三个地貌单元组成,构成山河一体的壮丽景观;②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云集于此,有4个群级层型剖面和23个组级层型剖面在本区命名;③发生在前寒武纪的中条运动和王屋山运动等地质事件对追溯整个华北陆块乃至全球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④中生代形成的济源盆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组成部分,各类湖相沉积齐全,古生物化石丰富,尤其是遗迹化石的研究,具世界领先水平;⑤新生代发生在八里峡—三门峡的黄河贯通事件,对黄河的形成,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15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南、广东)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南端琼州海峡两翼,由海南省海口园区、广东省湛江园区组成,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在地质学上属于雷琼陆谷火山带。公园是雷琼裂谷发生演化南海盆地扩张的火山学和岩石学记录。

公园内火山密集,共有座火山。火山类型几乎涵盖了玄武质岩浆爆发与蒸汽岩浆爆发的所有类型:熔岩锥、碎屑锥(溅落锥、岩渣锥)、混合锥、玛珥火山(低平火口、凝灰岩环)。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多样,保存之完整,为我国第四纪火山带之首。它是一部第四纪玄武岩火山学的天然巨著。

公园内两大园区均发育由炽热岩浆和冷的水相互作用的蒸汽岩浆爆发形成的玛珥火山(低平火口,凝灰岩环)。湖光岩、田洋、青桐洋(湛江园区),双池岭、杨花岭(海口园区)均为典型的玛珥火山。玛珥火山基底涌流堆积,其层理构造,低角度交错层、沙丘,长波状层、U型侵蚀槽、下陷凹坑、柔性弯曲、增生火山砾(火山灰球)等标志性构造十分典型。湖光岩玛珥湖是中国玛珥湖研究的起始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火山口湖之一,湖底的沉积物真实的记录了10多万年以来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情况,蕴藏着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的变化的信息,被专家们誉为“天然环境变迁年鉴”。

与火山相伴熔岩构造,结壳熔岩、岩浆溅落抛射物、熔岩隧道等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具有多样性、系统性、典型性,在国内外同类地质遗迹中是罕见的,被认为是名副其实的第四纪火山天然博览园。

公园地处热带至南亚热带过渡区,它是我国热带及向南亚热带过渡生物群落典型地。公园第四纪火山邻近滨海城市,并融合于热带海岛环境之中构成了“热带城市火山生态”、“热带、南亚热带海岛火山生态”的特性。

公园属地海口市、湛江市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类活动与火山(玄武岩)和谐发展的火山文化构成公园独特的浓厚的文化底蕴。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16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北京,河北)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95平方公里,由房山与河北省涞水县、涞源县联合创建,于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是全球第一个首都城市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分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科普区、石花洞溶洞群观光区、十渡岩溶峡谷综合旅游区、上方山——云居寺宗教文化游览区、圣莲山观光体验区、百花山——白草畔生态旅游区、野三坡综合旅游区、白石山休闲观光区8大园区。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史前人类遗存宝库,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距今70-1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存,涵盖了人类演化史中三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集地质变迁、生物演变、人类进化三位一体的珍贵遗存,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石花洞是中国北方乃至全球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中钟乳石类型齐全、种类繁多,被誉为“地下地质奇观,溶洞博物馆”。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市境内,距牡丹江市97千米。园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镜泊湖火山群在距今0年、年和年有过三次喷溢活动,喷发出的熔岩浆堵塞了牡丹江古江道,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留下了典型、稀有、系统、完整的火山地质遗迹景观。

(1)火山地质遗迹:火山口、熔岩流、熔岩隧道、火山碎屑物、火山岩等;(2)水体景观地质遗迹: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小北湖、钻心湖、鸳鸯池、紫菱湖等;(3)花岗岩类地质遗迹:道士山、珍珠门、小孤山、大孤山、城墙砬子、白石砬子、鹿苑岛、毛公山、花岗岩峡谷(镜泊峡谷)、花岗岩鲸背石、花岗岩石臼坑、花岗岩岩脉等。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8年1月中国第四批两处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19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个景物景观,面积达平方公里。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三绝”。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于信江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三迭纪晚期开始形成,在晚侏罗纪(1.5~1.4亿年)至早白垩世(1.4~0.9亿年)时盆地中有活火山喷发并沉积了河湖相泥砂质岩石,为形成本区火山地貌奠定了物质基础。到晚白垩纪(0.9~0.67亿年)时盆地扩大并沉积了一套厚层紫红色河湖相碎屑岩(砾岩、砂岩)为形成本区丹霞地貌提供了物质条件。后期的地壳运动使本区变成陆地,流水等外力地质作用沿岩层裂隙冲刷,侵蚀切割,加上重力崩落等,逐渐形成了本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20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四川)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境内,公园以闻名遐迩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迹和历史悠久的井盐遗址为特色,辅以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孑遗植物群景观,并融合自贡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具有丰富科学内涵、浓郁地方特色、浓厚文化气息和优雅美学观赏价值的世界地质公园。

燊海井是清道光十五年(年)在自贡凿成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成为人类钻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大山铺恐龙化石群是一个由4个纲、11个目、15个科、20多个属种组成的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群落。复兴乡青龙山恐龙化石群赋存在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的砂岩层中。其地质年代与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大致相当。在已探测性发掘的60平方米范围内,化石层迭堆积,绵延分布,化石大多数为峨眉龙,还有肉食性恐龙及蛇颈龙的牙齿化石等。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ttps://v.qq.   9年8月23日,世界地质公园举办第三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陕西秦岭地质公园和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第五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9年中国第五批两处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21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陕西)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总面积.85Km2,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地貌遗迹和古人类遗迹为特色。由翠华山山崩地貌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区等五个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区域组成。

公园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丹凤岩群保留有早古生代-印支期的洋壳残片和岛弧混杂蛇绿岩套及其弧前沉积楔形体。保存完好岛谷盆地岩层及上迭山间断陆盆地沉积地层。保留着秦岭造山带沟弧盆板块构造的地层岩石记录。

翠华山发育有全新世以来形成的规模属于世界第3位的山崩遗迹,山崩总体量达3亿立方米,总面积5.2平方千米,最大山崩石块单体体积为89,立方米属国内最大。太白山是中国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米),发育有距今1万年、被命名为太白冰期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其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冰缘地貌等冰川景观、地貌保存完好,对研究中国乃至东亚第四纪古气候演变和古冰川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秦岭北缘新生代山前大断裂为渭河裂谷断壁,它起始于新生代之初,一直活动至今,断面近于直立,南盘(终南山)持续上升、北盘(渭河盆地)持续下降,其断距据太白山顶夷平面及相应于渭河盆地断陷底面,依地质和钻探,1亿年以来(自白垩纪中晚期),高差升降达13千米,实为巨大奇观。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22阿拉善世界地质公园(内蒙古)

  

阿拉善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是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沙漠地质遗迹为主体,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公园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3个园区10个景区组成,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唯一性的特点和极高的美学与科学研究价值。

 阿拉善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https://v.qq.   年10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正式宣布,又有来自9个国家的11处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其中包含两处中国地质公园,中国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和福建的宁德地质公园成功入选。

  年中国第六批两处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23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广西)()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由相邻的乐业大石围国家地质公园和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组成。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典型块状岩溶区,发育有两大地下河系统,形成了成熟的高峰丛地貌,拥有全球最大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最集中分布的凤山洞穴大厅、天窗群、最大跨度的天生桥及典型洞穴沉积物、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小种的头骨化石,以及独特天坑生态环境保留的动植物多样性,如天坑植物群落、布柳河河谷森林群落、中国兰花之乡和洞穴动物群落。

高峰丛地貌是指由纯碳酸盐岩组成的、有统一连生基座的石峰、洼(谷)地相伴的地形,石峰高峻、挺拔,高程多在0米(乐业)或者米(凤山)以上,洼地以浑圆状及长条形为主,石峰与洼地高差~米,形成高峰丛深洼地的典型地貌形态组合,尤以乐业县大石围天坑区、花坪、龙坪、大曹和凤山县的坡心、良利、仁安、坡龙、弄者等地的峰丛最为优美,堪称中国甚至世界高峰丛深洼地的典型代表。

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24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福建)()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市境内,坐落在太姥山脉和鹫峰山脉的群山之中,由屏南县白水洋、福安市白云山、福鼎市太姥山三个园区组成,园区总面积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平方千米。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处于欧亚板块东南缘,濒临菲律宾板块,为西太平洋中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的一部分。

公园位于浙闽中生代火山断陷带中段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东北端,北东向福安—南靖断裂带的北端。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尤其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公园内广泛分布的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侵入岩以及以脆性断裂为主的多种多样断裂构造,并发育了丰富的既有科学研究价值又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年中国第七批两处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25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安徽)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地处扬子、华北板块接合部位,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记录了两大板块俯冲、碰撞的演化过程。公园面积.12平方公里。

天柱山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而享誉世界,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典型地区之一;以郯庐断裂带上花岗岩地貌闻名于世,尤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专家誉为中国“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产出丰富的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被公认为“亚洲哺乳动物发源地之一,古脊动物化石宝库”。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年中国第八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27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总面积为.5km2,为保护公园环境与地质遗迹景观,在公园的外围还设置了.5km2的缓冲区。

公园是一座以中生代花岗岩和元古代-古生代地层为主组成的具有丰富地质遗迹与独特地质地貌现象的自然地理区域。位处扬子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与太平洋板块活动地带。

公园记录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来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特别是完整记录与系统显示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貌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年中国第九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28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北京)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是北京市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公园由西部的龙庆峡园区及古崖居园区、东部的千家店园区和南部的八达岭园区组成,总面积.38平方千米。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包含了延庆很多已有景点。作为园区之一的古崖居园区,不仅有燕山运动时期(约1.1亿年前)形成的花岗岩景观,而且是中国目前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已被列入中国文化遗产名录。千家店园区还可看到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29神农架地质公园(湖北) 

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东望荆襄、南通三峡、西接重庆、北临武当。是典型的构造地貌生态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72平方公里。由五个园区组成,分别为神农顶园区、官门山园区、天燕园区、大九湖园区和老君山园区。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有岩石地貌类、冰川地貌类、流水地貌类、构造地貌类等。

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地区具有极其复杂的地质发展历史。主要经历的地质事件有以下几个:

在距今19—10亿年期间,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基本上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距今10—8亿年时,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称为“晋宁造山运动”的大规模构造运动,“晋宁运动”的结果使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地区脱离海洋环境,逐渐上升成为陆地。大约在距今8亿年时,全球经历了一次大的“冰河时期”,当时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地区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距今2.5亿年至万年的中生代,又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造山运动,地质上称为“燕山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使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地区的地层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以神农顶为中心的,形状类似于一口倒扣铁锅一样的断穹构造。从此,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地区就成了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地。

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宣传片:

  年中国第十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30昆仑山地质公园(青海) 

昆仑山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公园面积平方公里。由纳赤台景区、西大滩景区、瑶池景区,三个风格各异的景区组成。

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也是“万神之乡”。

主要地质遗迹面积平方公里。有大地震断裂带、玉珠峰、现代冰川、泥火山型冰丘、昆仑玉矿区等9个景区。园区内最高处为昆仑山玉珠峰,海拔米。

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地质遗迹在国际和国内都有较高的对比性,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昆仑山活断层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古老的缝合带,其南为羌塘—巴颜喀拉块体,北部为秦祁昆块体,是划分青藏高原为南、北两大部分的重要构造带。地壳运动和沧桑变迁使昆仑山形成了相当复杂的地质构造基础。

昆仑山地区有三级剥夷面,一级峰顶面海拔在0米以高,顶部冰雪覆盖。二级剥夷面紧接其下,融冻风化强烈。三级剥夷面在米-米之间,无堆积物,局部有薄层中更新冰碛,冰水沉积,其上发育小型融冻泥流。

昆仑山地质公园宣传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s/1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