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里图丨陈一

有别于其他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堪称“锱铢必较”:用20倍显微镜观察大脑的纤细血管,主刀医生的手部或手指的腾挪空间以毫米计——一切源于人类大脑的精密程度。

45岁的神经外科医生刁文卓至今已与多个出现问题的大脑发生过战斗。

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理论、新技术的加持下,战斗仍将继续下去。“要知道,我手术刀下的是生命。”刁文卓如是说。

12月13日下午3点钟,神经外科医生刁文卓迎来少有的“闲暇”时刻。他将背部靠在办公椅上,电脑屏幕不时地夺走他的目光——病人的病例、同行的论文、医患新闻、各种医疗新闻交替占据桌面。

如果他有兴致,还会站起身来对着墙壁上的靶心扔飞镖——这项运动可以让人思考,也会锻炼手部的精准度,一定程度上练习“下刀如有神”。

从概率上来讲,这样的时刻本不应该存在:在最繁忙时,刁文卓一天会做6台手术,有的病人需要开颅,有的病人需要切除肿瘤,而有的病人因脑出血急需排出淤血。

一台手术少则3到5个小时,多则10多个小时,而目前他已经完成了多例手术。综合体力、作业时间和专业技能等因素,刁文卓堪称业界传奇。

45岁的刁文卓医院,掌舵神经外科,系脑血管疾病外科诊治中心主任。吉林地区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时间紧、精神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却是他生活的常态。

此时,刁文卓正享受这难得的一刻,他希望这样的时光能够多一些。可现状却总是事与愿违。

磨砺

神经外科手术的凶险性不言而喻。人类视力的极限也无法达到精准手术的要求,主刀医生需要借助20倍显微镜观察病人的大脑——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大脑的精密程度远高于目前已知的所有物体。

造物主的精妙也伴随着负面影响,大脑如果出现问题会很难修复。微细血管在脑部穿梭环绕,人类还并不清楚它们的所有用途——它们控制着喜怒哀乐,也负责语言、行动、思考,同时还承载着幻想和认知。

大脑是人类智慧皇冠上的珠宝,其手术技巧和精准程度也被奉为医疗界的圭臬。

直径以毫米计算的细小血管,医生手部和手指的腾挪空间相当有限,“别说大脑,就是普通的外科手术,差一点都是血肉模糊一片”。

神经外科手术如果出现丝毫偏差,不仅危及生命,更影响着既定的身体功能,要么语言表达不再流利,要么行动能力受限。

这项手术不仅考验着主刀医生的眼力、精准程度以及心理素质,还考验手术团队整体的协调合作能力。

更艰难的是突发状况的如影随形,每例手术都会出现外界注意不到的微小“意外”。按照刁文卓总结出的从业经验来看,每个人的体质、发病部位都不相同,“身体内部构造也有着差异”,他需要时刻做好应对这些状况的准备。

“要知道,我手术刀下的是生命。”刁文卓时刻揣着心有戚戚焉。不过至少在5年前,交付到他手上的手术,根本容不得他的片刻迟疑——患者要么脑梗,要么脑出血,生死仅在毫厘间,术前准备都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

先是焦虑,后是稳定,再后来就变得习以为常。

刁文卓还记得,上一次切除脑部肿瘤手术,他做了8个小时,手术从早上8点30做到傍晚,“下班时看到万家灯火。”精神高度集中后,刁文卓一度发现自己的体力已像泄了气的皮球。

累极了的时候,他喜欢独自坐在地板椅子上,“感受到环境和世界都安静极了”。

由于职业缘故,刁文卓喜欢安静的环境:看看书,翻翻病人的病例本,哪怕是独自坐办公桌前发呆——这样的环境适合思考。

工作之余他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扔飞镖锻炼了手部的控制力,打台球则强化了眼力和技巧。外界不知道的细节则是,视力不好会限制神经外科医生的业务进步,保护视力变得尤为重要。

主观向往和后天的努力,以及生活上的细节养成,成就了眼前的这位主任医师。

年,刁文卓医院的第一例全脑血管造影;年,在专家的协助下完成了12例动脉瘤栓塞治疗;年,在原有的国产显微镜下独立进行了一例动脉瘤夹闭治疗,独立开展了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现在每年独立完成动脉瘤的栓塞和夹闭手术大概50例左右,脑血管病显微手术以及介入技术早已驾轻就熟!

医者之心

刁文卓认为,他加入神经外科是一种命中注定,是性格、爱好的驱使——可他不愿承认的一方面则是天赋。

刁文卓记得,他从小就非常愿意医院,闻别人不喜欢闻的消毒水的味道。“和家人说有什么愿望时,我就说想穿上白大褂”。

这个愿望,刁文卓从小学“揣”到了初中,又从初中带到了高中——填报高考志愿时,他选择的院校均是医学院,中国医大、白求恩医大,为了防止落榜,还填报了卫校兜底。

刁文卓当时的想法是,“只要是医疗行业我就去!”得偿所愿,刁文卓顺利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知识的积累在本科完成还不够,年刁文卓从白求恩医院神经外科硕士毕业,毕业后医院工作。此后,他还医院进修脑血管病半年。也正是这次经历,刁文卓才以宏观的角度体会到,神经外科的“新时代”来了。

刁文卓后知后觉的发现,年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节点。

风口

21世纪初,神经外科特别是神经血管外科发展非常迅猛。在年,刁文卓发现,此时的新理论的更迭和新技术的普及开始加快,“一个新方法刚被验证有效,更新的方法和提议也出现了”。

刁文卓按照医疗界的规律走:在实践中积累,在学习中总结。这把柳叶刀在打磨抛光之后,开始发出光芒。刁文卓的技术专长包括脑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内疾病等等,在超选择动脉溶栓、动脉瘤及血管畸形、颈内动脉内膜剥脱、颅内各种肿瘤的治疗上有一定的造诣。

业内人士评价称,“填补了多项吉林地区的空白”。随后其跻身于国家卫计委脑卒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医学会、卒中协会常务委员。

刁文卓感叹于技术进步——流行的溶栓疗法又有了替代和演进技术,新医院普及。他认为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近些年,在刁文卓的主持下,医院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年开始到现在,国家卫计委大力推行的颈动脉内膜剥脱预防脑血栓该院已经完成了40例。

通俗意义来理解,这项技术就是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的斑块,改善脑部的供血,减少破碎栓子的脱落,大大减少脑血栓的发病率。目前,医院的此项技术总的手术致残率为3.3%,死亡率为0%,吉林省内领先。

对患者而言,这项技术的推广可预防脑梗的出现,也降低了其有后遗症的风险。

年,与国内最高水平同步,他又开展了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取栓治疗,就是把发病6小时之内的栓子通过介入手术给取出来,完全颠覆了既往治疗脑血栓的理念。当时国家卫计委指南以最高等级推荐,治疗颅内大血管血栓形成的“金标准”就是取栓治疗。

进入年以来,刁文卓成功的完成取栓手术17例,使堵塞的脑血管再次畅通,即将坏死的脑组织得到再生,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不过,新技术再普及,医疗界最宝贵、最不可复制的还是“人”的资源——医生本身。

“没有医生的实践和摸索,新技术根本谈不上应用与转化。”刁文卓说。在柳叶刀的介入下,受益的终将是病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s/1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