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吉林新闻串烧城市晚报任胜章等1 城市晚报任胜章等12人获首届“吉林新闻名人奖”

本报记者任胜章(左四)喜获殊荣董竞琦/摄   

城市晚报讯昨晚7时许,庆祝第15个中国记者节暨首届“吉林新闻名人奖”发布会在吉林广电大厦隆重举行,吉林日报张景波、城市晚报任胜章等12名个人获得首届“吉林新闻名人奖”,人民日报社吉林分社报送的《吉林:创新领航催振兴》、城市晚报社报送的《人民公仆汪洋湖的幸福哲学》等40篇作品荣获年度“宣传吉林好新闻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庄严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庄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获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这次受表彰的12位同志,是我省新闻战线的佼佼者,受到表彰的40篇新闻作品,是众多新闻佳作的集中体现。希望获奖的同志,牢记使命,肩负重托,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服务者、社会良知的坚定守护者、伟大时代的杰出记录者和富民强省的积极鼓舞者。

  庄严表示,当前,我省正处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为主线,以“四名人才”为榜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记媒体责任、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努力谱写吉林新闻事业的新篇章。

  据悉,本次发布会将于11月8日在吉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敬请   吉林日报社高级记者张景波用心书写、用脚丈量

 30年忠实记录吉林改革开放足音

  城市晚报讯身为吉林日报社高级记者,第一次坐在被采访席,成为新闻主角,张景波显得有些拘谨。面对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张景波时而侃侃诉说,时而凝神沉思,眸子里流露着对采访生涯的眷恋,眉宇间聚结着对新闻写作的思索。

  年,张景波应聘来到吉林日报社,先后做过编辑室编辑,群工部、工商部、财贸部记者,曾担任过科教卫部副主任、政法部常务副主任、市州记者部主编等职务。30年的采访生涯,他共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40多次,其中6次获得“吉林新闻奖”一等奖和特别奖,是省内为数不多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记者之一。因为其新闻作品屡屡获奖,张景波被业内称为“得奖专业户”。

  从业30年,张景波常年奋战在采访一线,捕捉重大题材,忠实记录下吉林改革开放的足音。年以来,时为工商部记者的张景波紧跟吉林改革开放步伐,积极采写重要经济时政报道,他撰写的《大胆地拿来》(评论)、《吉林鞋:你何日流光溢彩》(通讯)、《高举吉林名牌的旗帜》(评论)、《净月潭呼唤尚方宝剑》(消息)等作品,均获得吉林新闻奖一等奖——张景波也因此获得“三连冠”殊荣。其中,“吉林鞋”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对每一个典型人物,张景波总是精心采写,深入挖掘先进人物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往往摒弃概念化、公式化的语言,用具体事实说话,既增强了新闻感染力、引导力,还展现了先进人物身上蕴含的“人性美”、“人情美”,增强广大群众认同感。“读者厌烦‘高大全’、‘假大空’。”张景波说。为了写出更加“接地气”的新闻作品,他始终坚持深入基层做现场采访,与新闻事件“零距离”,与新闻人物面对面,不断捕捉新鲜的新闻素材。“你只有真正进入到新闻人物的生活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的感受。”张景波说。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30年来,张景波用心书写,用脚丈量,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倾注于笔端,忠实记录着吉林改革开放的足音和片段。如今,张景波已经从新闻记者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他对新闻事业的热忱并没有减退。如今的他,披着光环,却没有心满意足地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向人民奉献高质量的新闻作品。(记者李纳/报道图片为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任胜章获首届“吉林新闻名人奖”

  城市晚报讯“男神,你是我们的榜样!”昨晚7时许,吉林广电大厦米演播大厅内,庆祝第15个中国记者节暨首届“吉林新闻名人奖”发布会马上就要拉开帷幕,演播大厅的一角,城市晚报的记者们正在忙着和心中的“男神”合影留念。

  “男神”不是别人,正是首届“吉林新闻名人奖”获得者之一——本报总编助理、采访中心主任任胜章,江湖人称“大胜哥”、“暖男”是也。

  提起“男神”,绝对名不虚传。13年来,“男神”以“大胜靠德、大德靠善、大善靠行”为座右铭,始终把“善”根植心中,用新闻的形式反映民众诉求、传播温度,组织记者以崭新的文风,生动地反映吉林经济发展,传达情意,构建百姓与政府的桥梁。他用心中的善、手中的笔,为社会为人民群众雪中送炭,为人间传递真善美。因为他,“欣月童话”圆了绝症女孩欣月的国旗梦;因为他,“果农别急”帮助延边果农解决苹果梨的销售难题;因为他,“幸福年货”连续8年走进千百个家庭;同样是因为他,“光明行动”照亮了一个个曾经漆黑的楼道……

  “男神,恭喜你!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呗!”晚会结束后,本报记者纷纷出动,拿出平时采访的架势,面对如此阵仗,“男神”却是腼腆一笑,继而眉梢一紧。“对我而言,这个奖既是动力,也是压力,”男神感慨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记者李纳/报道)

长春明年拟用新修订语文教材莫言作品首进小学教材

城市晚报讯年,长春版语文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在讨论长春市语文教材的“变脸”。据悉,目前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大部分内容已陆续送审教育部,拟明年秋季开学使用。

修订新增板块“走进经典”

  新修订的长春版语文教材除了古代诗文占较大比例外,还新增了“走进经典”板块,一些较长的经典文本,经过节选、拆分等处理方式,也选进了教材。如《丑小鸭》、《神笔马良》、《稻草人》、《鲁宾孙漂流记》、《红岩》等。小学高年级选入的一些大作家文章有:卢梭的《徒步旅行》,托尔斯泰的《暴雨下》、《农夫和狼》,雨果的《莱茵河瀑布》,屠格涅夫的《乡村》等。

  此外,鲁迅作品不减反增,小学入选3篇,初中入选6篇,由过去的以杂文为主变为以散文、小说为主;小学阶段新增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此外还首次选用了莫言的作品,分别是《用耳朵读书》和从满洲里到俄罗斯的草原游历纪实。

教师语文教材选篇宜体现“经典性”

  对于语文教材的修订改版,来自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特级教师石馨认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在语文教材中体现的就应该是“经典性”。

  “教材的经典性和现代性是一线教师和选编者很   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瘦身”:除删除原教材最后单元的5篇课文外,《画》、《草》、《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也不见了踪影。此外,一年级识字量从原来要求的个减少到个,写字量从个减至个。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古诗退出语文教材”的大讨论。

  对于上述话题,“语文教育和课程教材建设要有鲜明的‘民族化和现代’意识。语文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找到文化的影子。”省教育学院副院长、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主任杨玉宝说,“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在教材、语文教学里体现的,只不过我们现在应该想到有一个文化品境的问题。语文意识形态教育过度就会削弱语文本身的文化的攻读,形成逆反心理。(记者郭美佳/报道)

教育部:语文、历史教材

将编入国家主权意识

  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的意见,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将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进行编写、修订和审查,系统完善地落实国家主权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

  《意见》主要从五个方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具体措施包括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修订德育、语文、历史教材,并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挖掘校训、校歌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传颂“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据《京华时报》)

时隔25年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学家担当导师

  今年秋天,北师大首届“文学创作”班迎来了10位新生。他们身后的作家导师们,作家莫言、格非、李洱、邱华栋,资深编辑李敬泽,让这一届“写作班”备受瞩目。上世纪80年代末,北师大也曾和鲁迅文学院联合办过“作家班”(简称“鲁研班”),当年班里走出的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王刚、毕淑敏、严歌苓等,如今几占文坛的半壁江山。时隔25年,北师大再招写作研究生。

  翻看今年首届“写作班”里的同学的“学业履历”,既有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本科生,也有本校保研生,甚至不乏毕业工作后再返校园的写作爱好者。他们大多数都不像当年的“鲁研班”里的“特别学生”,早早地已被文学圈内人认可。在北师大研究生院的网站上,记者浏览发现,今年招收的“写作班”实为“文学创作”专业,学制三年,毕业将获文学硕士学位,隶属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专业介绍其培养目标是“最终成长为具有一定创作水准的作家”;在考核方式上,“要求学生在读期间能够创作和发表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学位论文须选择与文学创作研究有关的论题”。

——推荐给好友——

公众







































白癜风带的中药验方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s/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