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讲座浅谈对联艺术
“浅谈对联艺术”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相遇于“协信?世外桃源”,在这期棠城文艺大讲堂中,和大家一起交流对联艺术。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浅谈对联艺术》。本次讲座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前世今生”、“对联的作用”、“对联与永川”这四部分内容。 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对句、楹联、楹帖……一般说来,对联是两行对仗的文字,上联落脚于仄声,下联落脚于平声。对联发于魏晋,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它广泛吸收辞赋、骈文、诗词曲等各类姊妹艺术的对仗元素,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一种文学体裁。 对联一般为两行,但是也有特例。当代贵州联家萧锡义先生适应题写的需要首创三柱联,这是一类以三(支)行或三(支)行以上联语组合而成的新型对联艺术形式。各位师友可以了解一下。 名村辉九域,尤仰这眼前栋宇,史上人文。[右柱] 古堡历千秋,凭赏其身后峰峦,堞边壑谷;[中柱] 玄机迷众旅,更嗟此洞中奥秘,地下乾坤。[左柱] 这副三柱联,是吉林的李俊和先生参加山西张壁古堡征联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李俊和先生的这副联,以张壁古堡地道入口为切入点,以独特的视角、洗练的语言创作而成,可谓工切。其一句写其历史,一句写其环境,一句写其特色,相互辉映,各有千秋。 对联的前世今生 关于对联的起源,至今众说纷坛,尚无定论。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春联的起源有二,一是桃符,一是春帖。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是:先有了先秦时期的桃符,而后从桃符演变成春联,这才出现了对联。 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后汉书?礼仪志》说,“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见鬼祟,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时,便在桃木板上画上二神像,以去鬼瘴,这就是关于桃符的最初记载。后来,人们将这一习俗继承下来。 《后汉书》其卷七十《孔融传》中有此记载:“岁馀,复拜太中大夫。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乃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在这里,孔融无意之间说出了现在看来完全符合对仗的句子。《世说新语?排调》记载:“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由此可以看出从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10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极速挑战冰雪尽欢2017奥迪驾控汇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