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真能实现精准扶贫?十大优势和六大问题!

中国农林科技网-12-:29

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近年来商务部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特别是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确定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经过2年多的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今年1-9月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亿元。同时沈丹阳还指出,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也就是媒体通常说的电商扶贫,核心是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拉动网络创业和网络消费,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的一种信息化扶贫模式。这种扶贫模式要以农村电商的大发展为基础。

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有何联系?

1、电商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互联网时代,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创新模式,通过对贫困地区赋能,为扶贫开发开辟了新路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2、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发力点在“互联网+”时代,有一些贫困地区可能暂时通不了高速公路,但是可以通过上“信息高速公路”,把当地特有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就地脱贫致富。

3、电商精准扶贫有助于消弭数字鸿沟,电商介入不仅能够使偏僻乡村的优质产品和优良环境转化为商品成为一种可能,而且通过普及互联网应用和电商知识,能够直接带动穷乡僻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文明,从而大大缩小贫困人群与发达地区可能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发展农村电商的十大优势

1、电子商务向农村经济社会渗透。农村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结合。

2、农民巨大的消费潜力逐渐被释放。互联网普及后,农村地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被释放,因为边远农村地区的商业基础设施不太完善,所以只能通过网络释放。

3、农产品流通的驱使。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有传统的渠道。但当我们提供互联网平台之后,农民和农村的生产者通过互联网去销售他们的产品,这就形成了农村电商巨大的群体。

4、农村生产力的释放。农村地区有很大的生产力,但是原来这个生产力是没有地方释放的,因为传统渠道比较小,能进入传统渠道的都是小众,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形成了农业生产力的释放。

5、电子商务的平台降低了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成本。互联网加上第三方支付和物流的发展,使小成产者可以用低成本接触到大量的消费者。农村地区的流通成本迅速下降。

6、农村群体有大量的休闲时间。农民通过互联网可以做很多其他的工作,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现代的服务等都可以实现。

7、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包括物流、互联网等发展良好。随着我国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很多边远乡村地区上网已不是问题。

8、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对农村电商的发展一直给予政策支持,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等积极参与农村电商。此外,国家还投入大量资金给予支持。

9.为农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农产品的销路一直是个困扰农民的问题,而农村电商则为这样的农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把农产品销售到全国,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10.消费选择多样化。近年来我国普遍消费水品提升,农村消费需求同样提升,但是没有更多的渠道获得更多的商品。而农村电商的发展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消费者可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发展农村电商存在的六大问题

1、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虽然目前网络可以通向农村,但是家庭拥有电脑不到20%。

2、农民运用互联网的意识不强。农民的生活及思维模式比较固定,起早贪黑,活动范围以家、田地为主,老实做人,种好田地,大部分人文化层次较低,不会用电脑,有些甚至还未见过电脑,更谈不上电子商务,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的意识。

3、缺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目前长期生活在农村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很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1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