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到朱台镇高阳中学报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我的父母将家庭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倾尽所有供我读书。能成为一名教师,使他们一生最大的荣耀。由此,我也无比的清楚,农村的家长,虽然不善言语表达,但是,他们渴望孩子因知识改变命运的心情更迫切。从教之初,面对着这些渴求知识的农村孩子们,我就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好老师。

走上讲台,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认真的上课,细心的批作业,与学生真诚的交流,互相鼓励、一起成长。十二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我始终告诉自己,要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托起每一个学生。只要学生是成功的,我的青春就是有价值的,只要学生是快乐的,我的奋斗就是有意义的。

从年开始,我先后担任学校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工作,伴随着学校的改革步伐,我一直行走在研究的路上,在研究中追寻成长的幸福。

一是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

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严重制约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了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僵化的课堂为积极民主、和谐生态的课堂。

我身为教务主任,积极投身这项工作。为了让自己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我主动的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给自己充电。因为自己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白天在校的时候,班级事务和教学工作很繁忙,自己就利用晚上的时间与书籍做伴,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每天晚上陪儿子读完故事后,就开启自己的读书模式。雷打不动,每天一个小时。有时有些应急任务去处理,我读书的时间也只得相应顺延。但不管多晚,我都会完成我的读书任务。读书学习,成了我必修的功课。《面向个体的教育》《大教学论》《学习的快乐》《小教学论》等等,一部部的著作,洗练了我的灵魂,丰富了我的思想;一本本的札记,完成了我与专家的对话,更是帮助我进行二次消化,一步步地提升我的教育教学素养。有时出差在外,旅途中我也总是手不释卷,有时用更便捷的电子书代之。做读书札记不方便,手机上的便笺、印象笔记等软件就成了我的临时笔记工具。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也渐渐的养成了爱读书好笔记的好习惯。

为了攻克一个课改中的难题,我会和同事们展开一次次的查证,一个学期组织十几次专题研讨。年12月27日,是我妻子的生日,本来约好要一起去岳父家吃晚饭的。可是就在当天早上,临时接到通知,明天有一个专家到校指导,还要进行课堂研讨活动。于是我一整天都在准备这个活动,从课堂安排、会场布置,会议流程的出台审定,再到学校老师的交流研讨内容、班级学生的课文内容预习安排等等,事无巨细地筹划。过生日的事情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等我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妻子已经从岳父家回来。这时我才记起妻子的生日,顿时心中满是愧疚。反而是妻子开明地说:给你打电话也打不通,我是想告诉你先忙,我理解。看着笑盈盈的妻子,我瞬间感动,眼泪也难以抑制地涌上来。家人的理解,让我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晚自习是学生的前置预习时间,预习的质量决定了第二天课堂的学习效率。我为了观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每个星期两个晚上住在学校,陪伴学生上晚自习,随时记录学生的自学状态,自学效果。为了从群体到个体更深入地观察,有时,我会一个小组一个小组,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逐一观察、询问。为了观测课改的实际效果,我积极深入课堂听课,每周3节,每年听课一百节以上。在课改的攻坚阶段,除了自己上课,我就行走在教室和教室之间,不断的巡课查课,一天下来,16个班级,一楼到四楼,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穿梭两三遍以上。那些日子,我的手机计步器app软件上,几乎每天都在三万步以上。晚上,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到家的时候,坐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但是,我的心里是高兴的,因为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精彩的展示,灿烂的笑容。是学生们的笑脸,让我不辞辛苦,努力前行。

向菲同学的作文让我看到了课堂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可喜变化:刚开始班里分组时,我的基础较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小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我作业的完成,到书写,再到学习习惯,给我提出很高的要求。我的坏习惯开始慢慢改正,突然有一天,我也发现自己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这时我不禁对我的改变而默默庆幸,感谢我的小组,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上,我变得越来越自信,表现的更加积极。现在的我与以往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走出了自己的小圈,走进了集体的大圈。

看到同学的进步,心中充满了欣慰。对一名教师来说,还有什么比聆听到生命花开的声音更美妙的吗?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在播撒生命的种子,并赋予它灵性,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快乐成长的地方。

因为课改的推进,我作为主要研究成员之一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被山东省教科所立为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年顺利结题。

二是积极投身课程建设

年,学校决定尝试进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整合,任命我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接到任务后,我感到压力巨大,因为这是一个我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心中不免忐忑。但是,我没有退缩,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主动学习。我利用寒假时间,上网查询学习了国内最先进的课程整合理论和经验,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分析。仅从知网上下载学习的论文就达多篇。记得那段时间,我摸鼠标的右手食指都有些僵硬,只得换中指或无名指操作。眼睛也有些干涩,有时还迎风流泪,自己就买来眼药水稍微缓解一下。为了了解初中所有年级的地方课程的内容,我找齐了四个年级12本地方课程教材,每一本都细细地阅读,一坐就是半天、一整天。此外,还搜集了上级关于地方课程开设的要求,认真领会。直到自己能大体了解地方课程的教材内容,为整合研究工作做好了准备。

年,我参与的《初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被淄博市教科所立为十二五规划课题,通过研究,我们完成了初中阶段所有地方课程与所有国家课程的整合分析。

年这项课题通过专家验收,顺利结题。验收中,专家团给出的评论是“这项课题,有效的解决了地方课程师资缺乏、教学目标落实力度不够的问题,拓展了国家课程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于年和年两次参加山东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

年,学校决定探索三级课程整合,我又积极投入到这项研究任务中来。我们一次次的会议研讨,一回回的激烈论证,一场场的思维碰撞。智慧与劳动让一条可资借鉴的课程整合实践行走路线新鲜出炉了:走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拓展性整合三条整合路径。

还记得,年7月,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暑假开始了。但是,暑假的第一天我没有休息,而是主动回到了校园,因为心中想着,课程整合的研究还有一部分工作没有完成,我不想搁置下来。当我走进教学楼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们也陆续来到了办公室,主动的开展研究工作。我们互相鼓励,一连三天,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果,那一种收获的愉悦,也许经历过才能体会。年10月,凝聚着我校教师研究心血和智慧的六本课程整合著作,由吉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看到这些书籍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幸福。

课程整合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贴近生活与社会,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体验,这有利于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方式实施。

张丽君同学谈课程整合后课堂的变化时说:“原先的语文课堂就似门窗紧闭、窗帘紧掩的教室,光线昏暗、密不透风,空气污浊、沉闷,让人昏昏欲睡。现在的语文课窗帘拉开了,窗子打开了,柔和的阳光弥漫进来,清凉的微风也翩跹而来,还有那一树树脆生生的绿意……”。

课程整合改变了学生的生命成长状态,寻找到了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世界。让学生在整合后的课堂上找到了快乐与幸福。作为一个老师工作的全部意义,莫过于此。

改革探索的路还很远,但是我相信,在改革的路上,一定有鲜花在等待。

我从教的路也还很远,但是不管多少风雨、多少坎坷,我依然会将研究进行到底,用研究换取学生的桃红柳绿,用满腔的热情托起学生的希望。

以上是齐国栋老师的师德宣讲稿,读后引发我们的思考,更激励我们在教书育人的漫漫征途中砥砺前行!

在此,也号召每一名教师向齐国栋老师学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1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