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白山文化发展提升吉林文化软实力
推进长白山文化发展提升吉林文化软实力 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省独有的标志性文化,是包容吉林各民族文化,反映吉林人性格特质,凸显吉林气派的“大文化”,是以吉林为中心,辐射、渗透、影响、统领周边区域文化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相互融合、相互激荡的复合型文化;是包括汉族、肃慎、秽貊、东胡四大族系在内的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融合型文化;是具有成长性、交互性、创新性、现代性的开放型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吉林地广人稀的生存空间,民族相融的生存环境,锻造了吉林人民自强不息,拼搏奋进,开拓创业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长白山文化精神内核。因此要深度挖掘长白山文化内涵,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造提升长白山文化,赋予鲜活的时代内涵,推动长白山文化的现代重构,构建吉林文化精神,在全社会提倡崇尚爱国、进取、包容、互助的风气,大力推进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 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扩大长白山文化影响力,就是扩大吉林文化影响力。这对于树立吉林良好文化形象,提升吉林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具有现实意义。 要推进长白山文化传播平台建设。依托东北亚文化交流平台,集中展示长白山文化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魅力,扩大长白山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支持长白山主题文艺精品在国内外的展演和巡演,创新方式方法,推介长白山文化。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设立长白山文化专栏、专题,宣传我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魅力,为长白山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加快对长白山文化资源的“物化”、“活化”进程。要加快建设萨满文化博物馆、长白山渔猎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具有长白山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通过举办长白山文化研讨会、长白山书画摄影展、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长白山文化在学界、文化界和在公众中的影响力。 要建立长白山文化出版资源库。支持省内出版单位切实加强选题策划和选题积累,建立长白山文化出版资源数据库,将传统出版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内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出版一批宣传推广长白山文化的精品力作。要大力推动《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书系》的编撰出版工作,继续挖掘、整理《满族口头文化遗产说部丛书》,为今后长白山历史文化研究、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完整详实的资料宝库。 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省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推动吉林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离不开长白山文化资源这一母题。要进一步加强对长白山文化的发掘保护力度,把握长白山文化母题,打造吉林文艺精品,推进长白山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吉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加需要凸显长白山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 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福有—— 以长白山精神 激励全省的创业实践 论坛上,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福有在发言中阐述了长白山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张福有说,据《辽史》记载,辽圣宗统和三十年(年),“长白山三十部女直乞授爵秩”,至今年正好周年!在长白山得名周年之际办此论坛,机遇巧合,意义殊深。长白山既是一座物产丰富的自然资源宝库,又是一座底蕴丰厚的文化资源宝库。所谓“东陲无文”,缺乏客观依据。 张福有说,长白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白山文化的考古学依据。就年代跨度而言,长白山三江流域旧石器遗址,从距今16万年到6万年、2万年不等。燕赵文化的东进,为长白山文化注入新的因子。集安良民等地发现多座古墓、乾安辽金春捺钵遗址群等,是一批填补空白的重要发现。二是长白山文化的文献载体。有关长白山文化的记载,包含在众多古今中外各种典籍之中。三是长白山文化的精粹――长白山诗词。《长白山诗词选》从《诗经》、《楚辞》收起,共人所作诗词首。隋炀帝所创《纪辽东》,是长白山诗词的标志性作品。四是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是各种文学艺术作品。 张福有说,长白山文化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源头性。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长白山地区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距今约年的红山文化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这是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通化王八脖子遗址、长白二十一道沟遗址、双辽后太平遗址、大安后套姆嘎遗址等,都十分重要。 (二)交汇性。至少在距今1万年到四五千年前,长白山一带是暖湿性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的森林草原带。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既适于文化的成长,又是南北之间与东西之间交流的天然通道。 (三)包容性。长白山区的历史,是长白山区乃至更广大地域内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的历史。扶余文化、高句丽文化、渤海文化,是地域性历史文化的辉煌成果。 (四)刚毅性。长白山以久远的历史、苍茫的情调、人格的力量,传递给我们原始的神秘感、浓重的历史感、沉重的责任感。 张福有说,将长白山文化作为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这是对吉林地域历史文化认识的一个提升和飞跃,目的在于以长白山精神激励全省的创业实践。 长白山文化要与时俱进。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长白山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感召力。切实把弘扬“自强不息、拼搏奋进、开拓创业”的长白山精神,培育长白山文化品牌作为全省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发展长白山文化事业、长白山文化产业、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学术话语权,增强国家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省文化厅副厅长金旭东—— 形成“五片一线七点” 保护展示长白山文化 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金旭东在发言中介绍,目前,长白山地区发现的文物遗存已超过1万处。其中,吉林省境内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处。长白山地区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乡土建筑及工业遗产等多种类型,整体呈现出类型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和构成不均衡的特点。 长白山地区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探索人类进化与迁徙进程,揭示华北与东北亚地区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传播路径的重要物证;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迹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因素,在研究东北地区民族形成、融合及社会发展进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战国末年至汉代初期,中原政权开始经略东北。汉四郡的建立,使长白山地西、南部被纳入中央政权的政治版图,加速了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融合。汉唐时期,高句丽政权是活跃在东北亚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洞沟古墓群等即是高句丽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例证;唐渤海国,疆域包括东北大部、朝鲜半岛北部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史称“海东盛国”。吉林省中、东部是渤海文化发源地,吉林、黑龙江境内的渤海京城、州城遗址及高等级墓葬群等既是渤海文化与唐文化相互交融的载体,也代表着渤海文明的自身发展高度;唐宋迤至明清,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陆续建立政权,长白山区域成为多民族聚集、与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这一区域内发现的近座城址、重要墓葬和大型聚落就是千百年来这段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包括抵御沙俄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的重要遗存、伪满时期建筑、东北抗日联军和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相关遗迹等。曾作为伪满洲国首都新京的长春市,市区内的伪满时期建筑及其历史文化街区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具有唯一性和突出的普遍价值;一汽、长影等工业遗产是新中国工业和文化成就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成为展示我国“一五”时期活态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典范。 为全面彰显长白山文化的价值与核心内涵,我们将整合东部渤海遗址、东南部高句丽遗存、西北部辽金城址群和中部伪满时期建筑群优势资源,形成“五片一线七点”的保护与展示总体格局。“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与遗产所在地政府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吉林市龙潭山城-帽儿山墓地文物保护示范园区、和龙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句丽考古遗址公园廊带、春捺钵遗址群保护展示园区等4个重点项目。 (记者李明罡/报道赵毅亮/摄)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13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东北林业大学20162017学年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