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胡适牌瘾大陈独秀救美周佛
不久前,有网友将季羡林的“考试日记”拍成图片发微博,季大师爆粗口的率性一面,引得人津津乐道。 从晚清四大日记,到近现代胡适、周氏兄弟、蒋介石,从政治人物、文人到公共知识分子,名人们将自己的日常起居细节、内心私密,以日记的形式述诸文字。 私人化的日记是人心灵深处思想情感最真实的袒露。名人的日记,也往往能透露出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或书写心曲、或表白爱情、或述生活琐事、或探究学问、或交流人生体会……事无巨细、无所顾忌,完全不同于以前我们所知的概念化的名家。这些日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同样有着忧愁烦闷、儿女情长的生活中亲切的名人们,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他们的另一扇窗。正是日记,让后人惊奇地发现,季羡林竟然也曾因考试诅咒老师,胡适竟然也曾喝醉打警察…… 本期策划说的是安徽名人与日记的故事、名人日记中的安徽人的故事。分为古籍篇、另类篇和名家篇。你在他们的日记中,能看到淮军武将聂士成游东三省、桐城派文人姚莹去西藏调研的珍贵史料,文化大家胡适率真性情,以及在一些名家眼中的安徽人李鸿章和陈独秀的鲜为人知之事。胡适在美国的私人生活 “有休宁人金雨农者,留学威士康星大学电科,已毕业,今日旅行过此,偶于餐馆中遇之,因与偕访仲藩。十二时送之登车。 今日天气百一十度。打牌。” 这是《胡适留学日记》里记载他一天的活动。这是一本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年-年)的日记和杂记,记录的是一段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历史。 在他的日记里,这位被蒋介石称为“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的先生,青年时期同样有过一些“不良爱好”(大学时代的胡适还学会了吸烟,“余初吸最贱之烟卷,继复吸最贵之烟卷,后又吸烟草”,最后“立誓绝之”),在日记中真实地反映出来。 比如,胡适曾酒醉打警察。年3月某夜,大雨滂沱。胡适和一帮朋友在妓院喝酒,大醉后雇一辆人力车回家。遇巡捕盘问,胡适乘着酒劲,光着脚板,用皮鞋醉打巡捕,此后被罚款五元。车夫乘他酒醉,顺手牵羊,剥了他的衣裳,偷了他的钱包,把他扔在雨里了事。 而在留学日记,他也经常提到打牌,在年6月至9月间,也许当时刚刚学会打牌,正在兴头上,所以屡见“打牌”一事记入日记中。 可是从上面的文字看来,胡适的“打牌日记”并不是整天唯一的记事,并且连续数天,其中有下定决心戒牌,而后第二天又复始。胡适的日记中记载的打牌通常是一天当中的部分消遣,基本上是做完其他事情之后进行的娱乐。读书、上课还是有计划的。 不过胡适确有决心“戒牌”,9月5日,胡适与同学金涛谈话,其中有谈及打牌,也许谈到了打牌的害处,或者互相勉励学习,胡适在9月6日的日记中说:“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 至于胡适的戒牌原因,大概一是因为9月6日他的住宿地搬到世界学生会所,“初次离群索居,殊觉凄冷”,没有认识的朋友,于是想起前一天和金涛约定的戒牌;二是这段时间常常“连日或以读书,或以打牌,恒子夜始寝”,有时觉得身体不适,所以想纠正这种不良作息习惯;三是“化学第四小考,极不称意;平生考试,此为最下”(8月4日日记),打牌或许耽误了胡适的学习成绩,遂下决心戒牌。 翁心存眼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奏编修张洵于咸丰十一年在籍襄办军务,迨杭城被陷,从容赴井,继妻子劳氏,子悙典、丛典,女九姑相随投井,一门六口同时殉难,深明大义,忠烈可嘉,交部从优分别旌恤。”这是翁心存记载的日记,上面写明在年9月18日,李鸿章又上奏表彰杭州城破之时的死难之人,同时也显现他自己的爱憎分明,恩威并重。 翁心存是道光二年(年)进士,早年任上书房总师傅,是咸丰帝、恭亲王奕訢、惠郡王绵愉的师傅,晚年入值弘德殿,侍读同治。他有三子,即翁同书、翁同爵、翁同龢。 其中,最有名当属翁同龢。他乃晚清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两朝帝师,军机重臣,他以近五十年坚持不懈所记的日记,跨越了三个朝廷,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 翁李两家结怨缘于当年李鸿章供职曾国藩幕府时。李鸿章曾代为起草弹劾翁同书的奏章,翁同书时任安徽巡抚,是翁同龢的大哥,因而被革职拿问几乎丧命。而李鸿章后来却腾达飞黄,沿江东下,立足长三角,实授江苏巡抚。 翁同龢的五哥翁同爵后来也发达显贵,曾任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而李鸿章哥哥李鹤章也曾任湖广总督,彼此交错任职,互为前任后任,产生矛盾分歧本属正常,也在情理之中。但因为翁同书之故,周围的人再摇唇鼓舌拨弄是非,翁李两家裂痕日深,表面上似乎都很客气理性,但实际上彼此都很留意对方动向。 就《翁心存日记》而言,语涉李鸿章之处,也有30处之多,虽然往往是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但这样的留心在意也是颇为意味深长,令人遐想无限。尤其是翁心存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在日记中提及李鸿章达24处之多。 道光二十九年(年)的7月15日,李鸿章在午饭后登门拜访翁心存。所谈何事,日记中均未涉及,估计是礼节性拜访而已。这一天,翁同龢正在外出公差,有家书来向父母家人报平安,让翁心存“甚为欣慰”。年的2月8日,李鸿章再次登门,翁心存仍是惜字如墨,无一句置评。 咸丰三年癸丑(年)3月4日,翁心存记下了“吕贤基奏编修李鸿章等随带前往”。此去六年,翁心存对李鸿章再无一字涉及。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转眼间到了同治元年,也就是年。翁心存在这一年撒手人寰,撇下自己的儿孙在晚清政局中挣扎浮沉。 也是在这一年,与其分别21年的三儿子翁同书终于得以从安徽前线解任回京,这让翁心存期盼兴奋之情莫可言状。谁知道,好景不长,二十载相思,父子相聚不过一日,翁同书即因曾国藩弹劾而锒铛入狱,而此后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平步青云,待天京攻破,曾李两家更是门第鼎盛功盖天下。 周佛海眼中的陈独秀 “八时起。见客数人。十一时半慕尹处,午饭后谈侍从室情形及人事问题,二时半返寓略憩。旋约访陈独秀。渠于日前出狱,别十五年矣,相见唏嘘,谈二小时辞出。” 这段日记周佛海写于年8月29日。 周佛海是民国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早在年便开始记日记,直至年,除中途偶尔因母丧、时局变动等原因无心作记外,基本是“一日一页,一年一本。” 年整理出版的《周佛海日记全编》起自年,终于年,除部分年月有所遗失无法周全外,是目前公开出版可见到的最全版本。该日记透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其中涉及陈独秀的条目即有8条。 周佛海与陈独秀早就相识。年,在日本留学的周佛海暑期归国,“到了上海,张东荪告诉我,陈仲甫(独秀)要见我。”年夏天,周佛海参加了中共一大,一大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周佛海为副委员长。陈独秀未到上海的时期内,委员长一职暂由周佛海代理。年陈独秀第一次被捕,周佛海等曾大力营救。周佛海的恋人杨淑慧曾遭杨父反对软禁之时,陈独秀还颇为同情地收留了逃出家门的杨淑慧。 年陈独秀被捕入狱,“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后因胡适等大力营救,得以于年8月23日提前出狱。离陈独秀出狱仅仅5天,即8月29日,周佛海就前去拜访陈独秀。 周佛海记下本条日记之时,正任职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颇受重用。陈独秀出狱的半个月里,各方人士前去探望慰问,蒋介石还让其亲信拉拢陈独秀,皆遭拒绝。在此背景之下,周佛海即刻约访,表面看来是老友叙旧,深层的可能却是作为国民党高官的他有意为之。 桐城文人的西藏旅行日志 “初九日,由山沟而上十五里至小关山。缘溪林木障翳,山谷阴森。时已冬令,冰雪交凝,山石荦确,逼仄险滑异常。偶见民居村店,屋皆覆板,无复以瓦,可知其艰矣。更上十五里过大关山,岭上积雪盈尺,一望晶明……” 这是姚莹的日记。他的这篇日记,文辞雅洁,条理清晰,颇能体现桐城派散文的章法。如开头一段写小关山上景色,寥寥二十几个字,准确勾画出山谷、林木、冰雪、山石的状貌,足见其散文写作的功力。 在这篇日记的下半部,记录了邛州一带所谓“泥客”和“棒客”的产生缘由。当时西南地区社会治安的混乱和统治阶级官吏的昏庸无能。烟贩猖獗,已是一害,而官府倚仗“棒客”去打“泥客”,结果旧祸未去,又添新祸。遂成“蜀中大患”。 姚莹的日记名叫《康輶纪行》。这部珍贵的手稿目前藏于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里。 道光二十五年(),姚莹在西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著《康輶纪行》一书,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其实,写这本日记时,姚莹已从台湾被贬川藏后任职。尽管如此,他做的大量实地调查研究,告诉世人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是非常有价值的考察著作。姚莹是中国最早治疗白癜风的药方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3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详解中国各个朝代地图大全
- 下一篇文章: 吉林省春节美食地图,收了它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