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名称源于古肃慎语“贝海儿湖”,汉代称为“北海”,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为世界第七大湖,形状为新月形,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之地,湖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该湖水质好,透明度深达40.5米,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年贝加尔湖水体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达米,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畔阳光充沛,有多处温泉,是俄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胜地。年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和自然保护名录。清朝前期属中国,《中俄尼布楚条约》将该湖划归沙俄。 一、名称由来 关于贝加尔湖的寓意,有三个不同的说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情景写真地图版》的解释是“富饶的湖泊”;《彩图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则这样记叙:当地的布里亚特人称之为“贝加尔—达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而《世界奇景探胜录》的文字却是:“贝加尔”之名据说是大约1年前住在这里的库里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贝加尔湖一词来源于古肃慎语(满语)“贝海儿湖”,中国汉朝时候称其为“北海”,英文“baikal”一词为汉语音译,俄语称之为“baukaji”源出蒙古语,是由“saii”(富饶的)加“kyji”(湖泊)转化而来,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 贝加尔湖最早出现在书面记载中是在公元前年前,中国汉代的一个官员在其札记中称贝加尔湖为“北海”,这可能是贝加尔湖汉语名称的起源。 关于贝加尔湖名称来源还有一种简单解释:突厥人称贝加尔湖为“富裕之湖”,突厥族语“富裕之湖”逐渐演化成俄语的“贝加尔湖”。 我国汉代称之为“柏海”,元代称之为“菊海”,18世纪初的《异域录》称之为“柏海儿湖”,《大清一统志》称为“白哈儿湖”。蒙古人称之为“达赖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早期沙俄殖民者亦称之为“圣海”。 二、历史变迁 最早生活在湖边的居民是距今年前的肃慎族系先民,后人从他们留下的壁画等物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在湖岸的萨甘扎巴悬崖壁上刻着海东青、天鹅、鹿、狩猎台、跳舞的萨满巫师等图画,这些图画在年被发现。另外,在湖岸上,沿着路边还建有许多石祭台。这些图画和祭台可能是早期居民的生活见证。 公元前6~前5世纪,突厥族库雷坎人从东方迁移至贝加尔湖边,他们在这里遇到了土著居民埃文基人(中国称鄂温克人)。 埃文基人以捕鱼、采集野果和养鹿为生。 在西汉时期,“贝加尔湖”是在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名曰“北海”,苏武被匈奴王单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苏武在北海边艰难熬过19年,最后回到汉都长安。 在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贝加尔湖”是在鲜卑的控制范围之内,名亦曰“北海”;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贝加尔湖”改称为“于巳尼大水”;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名仍称为“于巳尼大水”;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东突厥控制,复改称“北海”;到了唐朝前期,“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属,“贝加尔湖”也改称为“小海”;后东突厥(史称后突厥)复国,“贝加尔湖”复归突厥,后又归回鹘所辖,仍称“小海”;宋朝,“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剌(音là)忽部控制;13世纪,蒙古后裔布里亚特人也来到贝加尔湖地区。 无论是突厥人还是布里亚特人都没能改变埃文基人的生活方式。 蒙元时期,“贝加尔湖”又划入元朝版图,属“岭北行省”;明朝时期,“贝加尔湖”被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 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年)和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年,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分别先后被清军控制或征服。 不过之前在清俄《尼布楚条约》中,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被康熙皇帝划归俄罗斯帝国,清世宗雍正帝在位期间划分清俄中段边界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标志着中原王朝最终与贝加尔湖彻底隔离。 年,叶尼塞哥萨克库尔巴特·伊万诺夫来到贝加尔湖地区时,布里亚特人已经是贝加尔湖地区的“主人”了。 库尔巴特绘制了贝加尔湖及注入河流的平面图,这是历史上对贝加尔湖的第一次直观描述。不久后,大司祭阿瓦库姆在生活记录中也描述了贝加尔湖,年,他在流放途中经过了贝加尔湖的一些地方。 年,彼得大帝派德国人达·梅塞施米特考察西伯利亚,他对贝加尔湖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察。 20世纪初,学者们绘制出了贝加尔湖的第一张全图,并测量了湖深。 年,苏联学者使用深水考察仪“派西斯”对贝加尔湖进行了考察,湖里的许多秘密在考察仪的探照灯下“曝光”了,此前一些被怀疑存在的东西也从黑暗的湖里“走”了出来,这件事当时轰动一时。 迄今为止,没有仪器能探测贝加尔湖湖底,湖的最深处并不是米,但具体深度,现还无法准确探测。 三、地理环境 1.位置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狭长弯曲,好像一轮弯月镶嵌在东西伯利亚南缘,是全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该湖平均水深米,最深米,湖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Buryatiya)和伊尔库茨克州(Irkutsk)境内。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它长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79.4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米,最深点米,湖面海拔米。贝加尔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稳定透明(透明度达40.8米),为世界第二。其总蓄水量23.6万亿立方米,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条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仅为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宽约米以上,白浪滔天。 气候贝加尔湖位于欧亚大陆内陆,属柯本气候分类的大陆性气候,湖面1月至5月结冰,冰层厚度约70-厘米,冬季时,可于湖面行驶汽车至奥尔洪岛。贝加尔湖东侧地区冬季最低温可达?19℃,夏季最高温则可达14℃。 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冬季气温,平均为-38℃,确实很冷,不过每年1-5月,湖面封冻,放出潜热,已减轻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因而有人说,贝加尔湖是一个天然双向的巨型“空调机”,对湖滨地区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一年之中,尽管贝加尔湖面有5个月结起60厘米厚的冰,但阳光却能够透过冰层,将热能输入湖中形成“温室效应”,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温,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从而直接或间接为其它各类水生动物提供了食物,促进了它们的发育生长。据水下自动测温计测定,冬季贝加尔湖的底部水温至少有-4.4℃,比湖的表面水温高。贝加尔湖可调节湖滨的大陆性气候。 2.地质 贝加尔湖两侧还有-米的悬崖峭壁,构造罅隙四周围绕着山脉,这些山脉高度达到多米。此湖泊的湖底沉积物厚度超过了8千米。这就是为何贝加尔湖罅隙的实际深度为10-11千米。此深度可以与世界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相媲美。 贝加尔湖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于欧亚板块内部,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贝加尔湖深处特有的动物残遗种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到两千万年前。贝加尔湖的产生据说是因为亚洲地壳沿着一条断层慢慢拉开,出现了一条地沟。起初,这条地沟深八公里,但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被淤泥填塞,从淤泥中的微生物化石可以显示其形成年代。绝大多数的湖泊,特别是冰河时期的湖泊,都形成于1.5万年前到1万年前。然后这些湖泊渐渐被沉积物填满,变成季节性沼泽、沼泽,最后彻底干涸。最近的研究表明贝加尔湖不是一个即将消失的湖泊,而是一个处于初始期的海洋。和非洲洲东部的红海一样,贝加尔湖的湖岸每年以两厘米的速度向两边拉开。贝加尔湖拥有作为许多海洋的典型特征——深不可测,巨大的库容、暗流、潮汐、强风暴、大浪、不断变大的裂谷、地磁异常等等。贝加尔洼地是不对称的,西部的坡面比东部更加陡峭。 从地质构造上看,贝加尔湖是一个断谷的凹部,一个深入到地下15-20千米深处的大裂口。贝加尔湖和它的汇水区是世界上一个独特的地质体系。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东部中心地区,距离其西南边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乌鲁木齐县约千米。贝加尔湖的山谷洼地是西伯利亚地区重要的自然屏障。这一自然屏障将不同的动植物区分开,在这里生长着许多独特的生物群落。 贝加尔湖位於一很深的构造山谷地带,四周高山围绕,有的高出湖面米。湖底沉积层厚达米。岸边有死火山遗址。 湖底谷地两岸地形不对称,西岸为陡坡,东岸坡势较缓。8%的湖底很浅,只有50米(呎)深。曲折的湖岸线总长千米,在巴尔古津湾、奇维尔库斯基(Chivyrkuysky)湾和普罗瓦尔湾,以及阿亚亚(Ayaya)小港和弗罗里哈(Frolikha)小港等处有很大的凹入处。东岸有一半岛伸入湖中,名圣角(SvyatoyNos)半岛。湖中有27个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奥利洪达岛(长71.7千米,最宽15千米,面积约为㎞2)。大乌什卡尼(BolshoyUshkany)岛面积8㎞2。 地壳运动尚在继续,偶尔发生强烈地震;每年贝加尔湖大约会发生两千次地震,其中大多数地震都比较小,只有通过地震仪才能探测到。每隔10-12年会发生一次五六级的地震,每隔20-30年会发生一次7-9级的灾难性大地震,有时震级可能还会更高。年和年中部湖盆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年,9.5级的大地震使湖底下降了15-20米。年10级的大地震使色楞格北部河口区下沉了面积为两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又形成了深度为3米的Proval湾。地壳断裂处不断有新的热矿泉产生。 有条河流注入贝加尔湖,主要是色楞格河,但只有一条河——安加拉河从湖泊流出。在冬季,湖水冻结至1米以上的深度,历时4-5个月。但是,湖内深处的温度一直保持不变,约3.5℃。 常年测量结果表明,贝加尔湖湖水的最大透明度达到40.22米,这个数值在全世界仅略低于日本的摩周湖而位居第二。透明度高的原因首先在于它深邃的湖盆。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其湖盆的平均深度为米,因此,尽管湖面常会出现高度4米以上的风浪,但距湖面10米以下的水体却是一片宁静。 世界最深湖泊,最深处达米。长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平方千米。湖水容量23.6万立方米,约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1/5。有条大小溪河注入,最大的是色楞格(Selenga)河、巴尔古津(Barguzin)河、上安加拉(UpperAngara)河、图尔卡(Turka)河和斯涅日纳雅(Snezhnaya)河。 其总蓄水量23.6万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地表不冻淡水资源总量的1/5,据说,贝加尔湖的淡水够人类喝50年。 四、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贝加尔湖的水足够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假如它的湖盆中不增加一滴水,唯一一条发源于贝加尔湖的安加拉河需要年才能把这里的水排尽;假如贝加尔湖完全干涸,即使全世界的河流无一例外地注入贝加尔湖,也需要多天才能把它填满。 贝加尔湖储存了世界淡水资源的20%,仅这一湖淡水就价值连城。贝加尔湖被誉为“世界之井”,不仅水量丰富,而且水质上乘,可以直接饮用,不必担心水中有病原体,因为湖中的“清洁工”专门为湖水过滤消毒。贝加尔湖特产的端足类虾每天可以把湖面以下50米深的湖水过滤七八次,所以湖水相当“纯净”。 2.矿产资源 湖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蓝蓝的湖水下面更是珍宝无数,据考察,贝加尔湖湖底埋藏着丰富的贵金属矿。不仅如此,还在湖底罕见地发现了冻结的沼气和天然气。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铁、云母等矿产资源,湖中盛产多种鱼类,是俄罗斯重要渔场之一。 3.生物资源 贝加尔湖形成年代久远和人迹罕至,使她成为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和最稀有淡水动物群的地区之一,而这一动物群对于进化科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贝加尔湖有品种多样的本地动物和植物,成为世界上最具生物学变化的湖泊之一。 湖中有植物种,水生动物种,在水面或接近水面有约种植物,其中75%为贝加尔湖特有的,从而形成了其独一无二的生物种群,如全身透明的凹目白鲑和银灰色的著名珍稀动物贝加尔海豹等,各种软体动物、海绵生物以及海豹等珍稀动物。贝加尔湖中有约50种鱼类,分属7科,最多的是杜文鱼科的25种杜文鱼。大马哈鱼、苗鱼、鲱型白鲑和鲟鱼也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贝加尔湖特产湖鱼,名胎生贝湖鱼。属胎生贝湖鱼科,由母鱼直接产下仔鱼。因而被称为“神圣的西伯利亚湖”。唯一的哺乳动物是贝加尔海豹。贝加尔湖区有多种鸟。 4.植物资源 贝加尔湖沿岸生长着松、云杉、白桦和白杨等组成的密林,这里河汊纵横,植物生长茂盛,覆盖度高。除距河口较远的上游区域有一些牧场外,当地基本保持了自然状态。 贝加尔湖两岸是针叶林覆盖的群山。山地草原植被分别为杨树、杉树和落叶树、西伯利亚松和桦树,植物种类达多种,其中3/4是贝加尔湖特有的品种。贝加尔湖西岸是针叶林覆盖的连绵不断的群山,有很多悬崖峭壁;东岸多为平原。由于两岸气候的差异,自然景观也就迥然不同。 在这里,可以看到被称为贝加尔湖自然奇观之一的高跷树。树的根从地表拱生着,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来穿去。它们生长在沙土山坡上,大风从树根下刮走了土壤,而树根为了使树生存下来,却越来越深地扎入贫脊的土壤中。 5.动物资源 在生物学家眼里,贝加尔湖不仅风光秀丽,在这里所发现的0多种动植物中大部分属于特有品种。湖中盛产稀有生物物种。贝加尔湖是俄罗斯出产稀有物种最多的地方。这里的稀有物种多是特产,举世难寻,如味道最鲜美的秋白鲑、讨人喜爱的环斑海豹等等,数不胜数。虽是淡水湖,贝加尔湖却也生长有硕大的北欧环斑海豹和髭海豹。 贝加尔湖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贝加尔湖虽是淡水湖,但湖里却生活着许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螺、龙虾等。 胎生贝湖鱼 在贝加尔湖里数量最多的鱼是贝湖鱼。体型很小,像玻璃一样透明的鱼,其脂肪占了自身一半的重量。50亿贝湖鱼物种的总生物量大约是00吨,此重量是是所有其它鱼加起来的两倍重。胎生贝湖鱼还是一种通体呈半透明的小鱼。胎生鱼的特殊之处在于母鱼在繁殖期产出体外的不是鱼卵,而是可以自由活动捕食的幼鱼。在全世界已知的鱼类中,胎生鱼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胎生贝湖鱼生活在水面以下50-米,广泛分布在贝加尔湖除湖岸附近的各个水域,是环斑海豹、秋白鲑等动物的主要食物。 环斑海豹 贝加尔湖的淡水海豹或贝加尔湖海豹是北方海豹的亲系。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海豹在冰河时期从冰海出发,经过艾尼斯河和安加拉河来到了贝加尔湖。现贝加尔湖海豹的数量是6万只。这种海豹能活50多年,并且一只雌贝加尔湖海豹可以繁殖多达20只小海豹。 环斑海豹主要栖息地位于湖北部的乌什卡尼群岛。是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 秋白鲑 秋白鲑是贝加尔湖的主要经济鱼种。同环斑海豹一样,这种鱼也属于贝加尔湖的特有生物种类,据生物学家说,秋白鲑的祖先同样来自于其他水域。 昆虫 绢蝶翅膀是白色的,上面点缀着黑色和红色的斑点。它的翅近圆形,无臀横脉,后翅也没有尾突。绢蝶翅面的鳞片比较稀少,半透明状,很薄,如丝绸般,绢蝶一名由此而来。绢蝶是忠实于初恋的昆虫,雌蝶一旦与雄蝶交配,就会在腹部末端生出角质臀袋,拒绝再与其他雄性接触。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恪守着坚贞的爱情。绢蝶臀袋的形状各种各样,这是分类学上重要的依据。 贝加尔地区的眼蝶大多为灰褐色,翅上被有毛状鳞片,在翅近边缘区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色眼点,中央为淡蓝色,像一颗颗美丽的蓝眼睛,在草丛中忽闪着,煞是好看。眼蝶通常喜欢在日荫下飞翔,因而在国内又被称为日荫蝶。而灰蝶体型比较小,翅背面通常有金属光泽的蓝、绿、紫铜及青铜等色,腹面一般颜色较暗。 贝加尔湖还有一种孔雀蛱蝶。它翅展53-63毫米,体背黑褐,被棕褐色短绒毛。触角棒状明显,端部灰黄色。翅呈鲜艳的朱红色,翅反面是暗褐色,并密布黑褐色波状横纹。翅上有孔雀羽般的彩色眼点。蛱蝶前足退化无爪,不再使用。 虎甲是鞘翅目的昆虫,常在沙石的小路上活动,当人靠近时,它就迅速飞到几米远的前方停下,可重复无数次,俗称“引路虫”。它的头部较大,复眼突出。有丝状的触角。虎甲的足细长,特别适于行走。虎甲跑步的速度为2.5千米/时,如果按马的体长算,速度达千米/时,可与世界最快速度的悬磁浮火车媲美了。因而想要捉到虎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其它 有50多种鱼栖息于此湖里,包括珍贵的鲑鱼物种——奥木尔鱼、白鲑、茴鱼、细鳞鲑、哲罗鱼、鳗鱼、鲈鱼。鲮鱼栖息于浅滩处,白梭鱼和其它鲤鱼物种生活在沿海水库里。贝加尔湖的最大的鱼是鲟鱼,其体长1.8米,体重为千克。最小的鱼是古尔维奇大头鱼,其体重是2毫克。 生活在高海拔的哺乳动物有北山羊、雪豹、高海拔田鼠、高山鼠野兔、旱獭和森林旅鼠。在岩石和半岩石区,你可以碰到大蹄类动物:驯鹿、驼鹿、麝香鹿、西伯利亚狍、野猪。在食肉兽中有貂、高山黄鼠狼、真正的水獭和麝香鼠。在针叶林里,除了熊外,食肉兽还有猞猁、狼獾和狼。在毛皮动物有黑貂、松鼠、西伯利亚黄鼠狼、狐狸、山兔、花栗鼠、老鼠等。在森林草原里有獐、白鼬、地鼠、食虫生物和狼。有0多种鸟都会在这里度过冬天。因为水温是恒温的,流速较快,于是形成了大小约3-5千米的巨大的冰间水面。潜水的鸟、秋沙鸭和鸭子都在这里度过冬季。 6.旅游资源 贝加尔湖地区阳光充沛,雨量稀少,冬暖夏凉,有矿泉多处,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中心和旅游胜地。西伯利亚第二条大铁路——贝阿大铁路,西起贝加尔的乌斯季库特,东抵阿穆尔的共青城。铁路沿湖东行,沿途峭壁高耸,怪石林立,穿行隧道约50处,时而飞渡天桥,时而穿峰过峡,奇险而壮美。贝加尔湖大量的温水海湾和异域风情的奥利洪岛吸引大量游客到这里来旅游参观。再加上这里相对适宜的气候、美丽的风景、大量的自然和考古古迹、不同种类的生物群、清新的空气、原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休闲资源使得贝加尔湖拥有超高的旅游休闲潜力。奥利洪岛是6-10世纪古文化的最大文化中心,被认为是萨满教的宗教中心。这里的民族传统、习俗以及独特的民族特征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湖呈长椭圆形,似一镰弯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景色奇丽,令人流连忘返。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年4月冰冻的湖面上出现的一条条裂缝,在夕阳的衬托下,贝加尔湖显得格外的美丽。每年的1月至5月是贝加尔湖的冰封期,湖面冰层最厚超过1米。有关专家表示,温度的变化导致湖水不断压缩与膨胀,便会形成冰面裂缝,但像年一般如此长的裂缝却实属罕见。 五、科考研究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还发现贝加尔湖有变成“海”的趋势。首先,湖底有洞穴和裂缝,地底热气从这些洞穴和裂缝中不断泄出,以致附近的水温增到10℃,此种“水底温泉”仅海洋中才有。其次,贝加尔湖中生长有海绵、海豹、菌类、海螺、寄生虫、龙虾、蜗牛等海洋生物。科学家还发现贝加尔湖中湖水的“循环”周期(即从湖面至湖底之间的循环)耗时约8年,缓慢异常。 关于贝加尔湖是湖还是海,尚无定论,学者们也一直在研究。俄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B.迪鲍夫斯基和V.哥德列夫斯基对贝加尔湖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奠定了俄湖泊学的基础。俄罗斯科学院湖泊研究所设在贝加尔湖边的伊尔库茨克。 有理论认为,古老的贝加尔湖不是海,而是正在发展的洋。贝加尔湖每年以2至3厘米的速度扩展。贝加尔湖扩展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印澳大陆板块大力挤压并嵌入欧亚大陆板块时,欧亚板块破损的部分形成了阿穆尔板块,贝加尔湖就是欧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之间的裂口,两个板块不断分开,贝加尔湖也就不断扩展。 贝加尔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例如,湖水一点不咸,也就是说它与海洋不相通,但却生活着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海豹、海螺、海鱼和龙虾。又如贝加尔湖里长有热带的生物,像贝加尔湖藓虫类动物,其近亲就生活在印度的湖泊里,贝加尔湖水蛭在我国南方淡水湖里才能见到,贝加尔湖蛤子,只生存在巴尔干半岛的奥克里德湖。 “天然实验室”之称的贝加尔湖是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湖底积累了大量沉积物,其中的硅藻类植物残骸和冻结的沼气是研究亚欧大陆古气候、古环境,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宝贵资源。此外,考虑到贝加尔湖及其所在的西伯利亚地区被公认为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敏感区之一,西伯利亚冷高压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影响极大,因此可以对其生态变化对华北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估。 六、文化传统 1.历史民俗 贝加尔湖民俗博物馆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岸,离湖边60千米,驱车可前往。民俗博物馆坐落在一片林中空地上,露天式。馆内有许多东方游牧民族的生活设施:埃文基人的兽皮、桦皮帐篷,布里亚特贫民的蒙古包,俄罗斯古布里亚特民族的木制小屋,以及草棚、粮仓、澡堂、鸡舍等。加上居民别具风情的民族服装、服饰、佩挂精美鞍具的骏马,这一切在大森林的衬托下,俨然一幅美丽的天然风景画。乌兰乌德其他旅游参观点还有喇嘛教堂,自然博物馆等。 贝加尔湖地区居民相信,贝加尔湖不会“归还”得到的任何东西,湖太深,沉入水中的东西无法探寻。据传说,所有沉入湖中的东西都被送到湖中最大的岛奥利洪岛上,这是“湖神”布尔汗的“仙居之地”。布里亚特人供奉布尔汗。当地居民都称贝加尔湖为海。渔夫、淘金者、矿工、学者、摄影师和旅游者等也异口同声地说贝加尔湖像大海一样变幻无常,这里水流奔腾,风云莫测。 老住户们习惯了贝加尔湖的脾气,摸透了“湖神”的秉性。他们千方百计的侍奉他,希望能讨个平安。在当地,当人们喝伏特加时,都要往地上倒几滴以敬湖神。在路上碰到祭台时,都要献上钱币、糖果、香烟,甚至是火柴等供品。 2.圣石传说 在湖水向北流入安加拉河的出口处有一块十分巨大的圆石,人称“圣石”。当涨水时,圆石宛若滚动之状。相传很久以前,湖边居住着一位名叫贝加尔的勇士,膝下有一美貌的独女安加拉。贝加尔对女儿十分疼爱,又管束极严。有一日,飞来的海鸥告诉安加拉,有位名叫叶尼塞的青年非常勤劳勇敢,安加拉的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但贝加尔断然不许,安加拉只好乘其父熟睡时悄悄出走。贝加尔猛醒后,追之不及,便投下巨石,以为能挡住女儿的去路,可女儿已经远远离去,投入了叶尼塞的怀抱。这块巨石从此就屹立在了湖的中间。 贝加尔湖出口的宽度大约有米,立于湖水出口正中央的巨大圆石称作“谢曼斯基”,当河水泛滥时,这块神奇的圆石会看上去像在滚动。湖岸溪涧错落,群山环抱。湖水杂质极少,清澈无比,湖水清澈的原因据说是贝加尔湖底时常发生地震,地震产生的化学物质沉淀湖底,使湖水净化,所以贝加尔湖总是清澈见底。湖水透明度竟深达40.5米,因而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 贝加尔湖周边的东北亚民族:埃文基人(鄂温克)、布里亚特人、雅库特人 埃文基人:民族语言属满-通古斯语族北支,中国境内叫鄂温克人,有3个分支:索伦部、通古斯部和鄂温克使鹿部。信萨满教、喇嘛教,在俄罗斯5万人,中国3万人。善养鹿。在西伯利亚,埃文基人仅有1/5的人能讲本族语言。经济活动北部以渔猎、驯鹿、毛皮和养殖为主,并有石墨、煤炭等采矿业;南部有加工业和制造业。 埃文基人 埃文基女孩 埃文基使鹿人 雅库特人:雅库特语属于突厥语族北支,原信萨满教,被征服后多改信东正教,养牛马。人口50万,大部分生活在雅库茨克。雅库特人在中国有分布,自称萨哈人。中国有一部鄂温克人曾被称为雅库特人,是沿用的俄、日侵略者的错误称谓。主要分布在雅库特自治共和国,部分散居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北部埃文基和泰梅尔民族区,以及马加丹、库页岛、黑龙江流域。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使用雅库特语,内分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雅库特人 雅库特服饰 布里亚特人:厄鲁特蒙古近支,语言属蒙古语族,是术赤降服的一林木中百姓部落,名为“不里牙惕”。穿着与蒙古人类似,男女都穿右开襟的竖领长皮袍,束宽腰带,穿翘头毡靴。总人口约43.6万,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的一些地方。其中,俄罗斯有42万多人,蒙古国有4万多人,中国有近人。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部分分布在赤塔、伊尔库茨克等地,是西伯利亚地区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年,俄罗斯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但其中一部分反抗俄国到底,向南移入喀尔喀领地。另外一部分布里亚特人,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国人时投向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 布里亚特人 布里亚特女性,是不是与我国蒙古族很像?! 布里亚特服饰 肃慎 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即有肃慎。 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见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 史书记载,战国以后,只见挹娄而不见肃慎,直至三国、两晋时,肃慎之名又重新出现。史学家有不同看法﹕一说当时肃慎为挹娄所阻隔,不得来朝,其名遂隐﹔一说挹娄即肃慎之改称,故两名互见,非于挹娄之外,又别有一肃慎。而南北朝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辽金元明时的女真,史家多认为是属于肃慎系统的中国古代民族,与肃慎有密切的洲源关系。 肃慎分布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黑龙江流域出土的魏国平周布和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发现的肃慎典型器物“石砮”,以及在上述肃慎人分布区内,普遍发现鼎、鬲等器物,都表明肃慎人与中原地区很早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频繁的交往和联系。 (肃慎民族活动地理位置仅供参考) 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怎样治疗好得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3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深圳孝子寻母2840天一无所获我将一直
- 下一篇文章: 攻略国内最全的旅游地图精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