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视角盘点2016年十大民生热点
1.万以上减贫目标将实现 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首次超千亿元,全国派出12.8万个驻村工作队进驻贫困村,54万多名驻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一年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根,脱贫攻坚战首战之年捷报频传。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在缓解农产品卖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成效明显;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为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截至10月底,项目开工率达99.4%,已有46万贫困人口“挪穷窝”,后续的“换穷业”“拔穷根”及时跟进……随着“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全面推进,今年减贫万人以上的目标能够实现。 短评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中心主任汪三贵 在今年的脱贫攻坚中,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扶贫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产业发展来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使贫困人口通过提高创收能力来永久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改变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让贫困户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由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主导的产业体系中,用多种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将现代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利益共享。 2.收入分配改革更重视知识价值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从改革导向看,未来科研人员将迎增收“大礼包”,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将提高;高校教师收入渠道增加,可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医务人员薪酬将适度增长,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适度增长。此外,随着今年《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等文件印发,农民增收将有更多制度保障。 3.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目标 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万人的目标任务。今年的“就业成绩单”不仅“总分高”,而且“单项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达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体现了保就业与惠民生的紧密相连。 短评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这是就业稳定的一个基本前提。今年以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8%,高于二产13.3个百分点,这对持续增加就业非常有利。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开展简政放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这些综合措施兜住了民生底线,很好促进了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 4.异地就医报销让百姓得实惠 人社部、财政部12月发布通知,明确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时间表: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接下来,结合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将逐步纳入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这将让更多百姓得到便利和实惠。 5.县域义务教育均等化深入推进 消除“大班额”计划、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多项改革举措,提出到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短评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 《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义务教育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强调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应遵循的公平原则,意义重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巨大,首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是较为现实的目标,有利于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和解决问题。 6.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 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年深化医改重点,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推动药品价格“透明化”等内容。近期,多省出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吉林、山东等6省逐步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今年以来,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固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 7.保障房建设继续提速 年,全国计划开工棚户区改造万套。住建部数据显示,1~10月已开工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9.7%,完成投资1.3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保证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98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7.7%,上半年建成的套数已经接近全年的基本建成目标任务。 短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撑保障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年至年间增加了26.5倍,有力支持了各地保障房建设。特别是今年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实现了早开工、早安排、早见效。保障房建设既实现了惠民生和稳增长的双重效益,也有力地助推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8.1亿多退休人员养老金稳步提高 人社部、财政部今年4月印发《关于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首次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年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人社部在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养老金调整发放工作基本落实,初步统计,全国1亿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得到了提高,部分地区养老金调整水平超过6.5%,退休人员生活更有保障。 短评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 我国养老金增长可谓每年跃上新台阶,年养老金经过第一次调整后为月人均元,随后养老金每年调整一次,到今年总计调整12次。年至年,除年增幅为23.7%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长。从长远来看,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发展能力,应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9.国家层面的网约车新规出台 今年7月,国家层面第一个网约车监管法规出台,通过量身定制监管模式,给予网约车合法的身份,支持其规范发展。将网约车车辆定性为“预约出租客运”,既体现其出租汽车的性质,又反映其新业态的特征。按照规定,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并履行相关法定程序后即可成为网约车驾驶员。规定同时对私家车进入专车平台提出了明确的门槛,同时对平台监管提出了多项明确规定,以更好保障乘客安全。 短评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 对于网约车,我们并没有“一禁了之”,而是最大限度适应新业态特点,创新制度设计,量身定制许可条件,简化许可程序,支持其规范发展。未来,网约车运行的优点和问题还将进一步显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未来将在网约车运行管理办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跟踪完善。 10.解除“心肺之患”任重道远 环保部数据显示,1至11月,全国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但总体看,环境治理成效离百姓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 编辑:扎西云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5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荣誉敦化敦化大德创客园创业项目获省青
- 下一篇文章: 普金视角20161220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