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中的蒙医整骨学
一.蒙医整骨学是草原生态型文化 人类的文化现象十分复杂多样,又极其广泛。在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文化现象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无所不在。 1.文化大体分大义文化,狭义文化两大类。其中大义文化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组成部分。 ①物质文化是人类目的性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②精神文化是指意识形态领域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③制度文化是指制约人们行为方式的社会规范和准则。 狭义文化也称小文化,专指人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别的都排除。 2.用文明的发展程度水平区分原始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四中。 3.性质分为西方文化发展成为科学型文化,中国中原文化发展成为伦理型文化,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发展成为以崇尚自然为根本特质的生态型文化。正因为如此,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也各式各样。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仅正式的文化定义就有个以上。我们蒙医学科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也不同与其它学科。蒙医整骨文化,受到同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律、道德、艺术、哲学、民俗和萨满教等宗教思想的影响,受到同时代科学技术思想的影响,并与之相互渗透。中国蒙医整骨学是草原以崇尚自然为根本特质的生态型文化。 中国蒙医整骨学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植根于草原文化的土壤之中。它和草原文化息息相关。草原文化是多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对中国蒙医整骨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二、中国蒙医整骨学在草原文化中的形成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本质也是社会信息。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草原文化对草原民族看是有力量,勇敢,义气,智慧这四者完美结合的善良的英雄。中国蒙医整骨学是蒙古民族发展与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不是从西藏传来的,也不是从印度传来的,更不是从西欧等其它国家传来的,而是英雄的马背蒙古民族自己在狩猎,游牧等劳动和医疗,生产,生活及同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自然创造发明的适合当时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的不成熟的,民间的,简单的,分散的独特的无文字记录的传统文化整骨治疗技术。也是科尔沁草原包氏蒙医整骨世家五代人多年来传承下来的蒙古民族整骨医术的草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民族的祖先代代传承下来的金子般的宝贵医学文化。 蒙古族的整骨术虽然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古近代《四部医典》、《四部甘露》等一系列蒙医经典书籍和年以前的一切文字资料上从没有提出过“蒙医整骨术”这个概念,更谈不上提出蒙医整骨理论和治疗方法。草原文化的土壤中包氏整骨传人继承了世代传承的蒙医整骨术的同时,年6月6日把娜仁太太19世纪中叶创立的蒙古民族整骨术改称为“蒙医整骨术”,年9月6日在科左后旗欧里中学建立了蒙医整骨医疗室,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蒙医整骨术”的概念,并于年6月9日发表在哲里木日报上。年3月6医院建立的蒙医正骨科。年10万字的蒙古民族《整骨知识》由吉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年出席了吉林省科学大会,年5月1日创建了国内唯医院,改变了三千多年民间的,分散的,落后的蒙医整骨体系,为蒙医整骨研究铺设了平台。蒙医整骨根据地传授和培养了几百多名蒙医整骨人才。其中副主任以上有20多名。年把蒙医整骨术写进了中国首届医学百科全书之中,26万字的包氏家族《祖传整骨》年4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年10月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我大会发言后大会把我院决定全国13医院之一。年10月把35万字的蒙医骨伤学编写成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在50多年治疗国内外40多个地区16个民族的20多万骨伤患者的骨科临床实践中,在祖国医学的启发下,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边总结,边归纳,把蒙医整骨术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论证了19次,吸取创立蒙医整骨的营养。编写出版了64万字的《蒙医正骨》等14部著作和《奇特的中国蒙医整骨术》等65余编论文发表于《中国中医骨伤》、日本《综合整骨》等国内外杂志上;蒙医整骨19项科研获得乌兰夫基金科技奖、华佗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蒙医正骨》6项科题载入了《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之中终于破译了这个神秘而具有极高学术使用价值的“黑匣子”,使一直以言传身教而无文字记载的祖传蒙医整骨术得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创立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具有草原文化内涵的、独特理论体系的、神奇绝妙民族特色的、“天地人合”绿色、天然以“三诊六则九结合”为和谐理论精髓的,独一无二的“三元”中国蒙医整骨学。这是草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结果。这不是人间传奇,天之奥秘,不过我们不排除人的先天本能因素和遗传潜能,主要是我们善良的本性,纯洁的思想,高尚的医德,坚韧的意志,神奇的功法,在5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创新中成功的,神奇疗效的一种自然科学,是灵魂上的创新疗法。并编写63万字的《中国蒙医整骨学》,09年出版发行,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里。种花百日,看花一时,我们几十年的梦想今天已经实现在眼前。中国蒙医整骨学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草原,来源于萨满博,来源于民众,来源于实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先天本能与后天智慧结合的神奇功法。 三、草原文化中的中国蒙医整骨学学术思想 草原文化中有着浓厚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蒙医整骨学中同样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学术思想。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注重人的生命与价值,将人置于至尊至重的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和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具有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 草原文化强调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草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崇尚自然,天地人合;人人和谐,人际和睦;自身和谐,身心和乐。 今天的中国蒙医整骨学如同草原上盛开的萨日朗花,它现在已经在世界医学界领域中开花结果。这种疗法蕴含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思想。这种疗法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以医术为主、以医德为本,患者至上,激发与调动患者体内的应激机能,重视和发挥人的自控本能及人的骨折自愈能力,针对移位反方向,因势引导,以力对力,拢挤捏拿等十种手法把骨折移位的路程能动复位,回归自然。把骨折复归后用小夹板和压垫,用三条寸带外自固定。这种外自固定法是重视人的自控本能的点、线、面统一整体的,既保持骨折的“静”,又保持伤肢的“动”的自然固定疗法。这种非手术自然疗法是能做到人的自身平衡与自然平衡,发挥气、力、酒的作用,自我功能愈合的一门具有奇特疗效和鲜明草原文化特色的学科。它是形神疗法和人际和睦相结合的一种顺其自然,身心兼治,气血为帅,解除病人的痛苦。回归自然界的无污染的非手术疗法。使患者心理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复欲望,消除其各种杂念,转移因骨折带来的忧虑和情感,容易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 蒙医整骨理论中体现了人体与自然、社会、心理、生物医学和为一体文化思想;体现了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肢体与全身统一;人与自然合一。 中国蒙医整骨文化医术对骨折分三期综合治疗,基本原则是:一、骨折初期(1——2周):化瘀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静”为主;二、骨折中期(2——5周):补益肝肾,补骨生新,续筋接骨为“静”与“动”结合为主;三、骨折后期(5——7周):补气养血,修复伤肢,功能恢复“动”为主。治疗时,喷酒按摩,对症用药,调节饮食,功能练习,同时分三期进行,治疗始终九结合。 中国蒙医整骨学解决了中外治疗骨折史上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人与物、动与静、内因与外因、主动与被动、骨骼与软组织、意与气、手法与艺术,形与神八对矛盾,达到了和谐。我们在几十年的治疗骨伤临床中,抓住不同年龄段骨骼的特点,坚持非手术自然疗法,实行三诊六则九结合,没有干扰和破坏对人赖以生存的血运、骨膜、并重视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内静外动,动与静的结合,做到了人体与元气合为一体。这种崇尚的蒙医整骨疗法,骨痂形成好,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低,患者不痛苦。任何学科不易做到的奥秘,在中国蒙医整骨术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学术思想。 四、草原文化中的中国蒙医整骨学学术道德观 草原传统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为正统的传统道德。指精湛的医术,指高尚的医德这是高贵的草原文化。 蒙医整骨医生对人类本身的深切关爱和对生命的敬重,医生是掌管病人生死的唯一寄托,不能假装,不能编造。医生用神、用力,解除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哪怕病人只有0.1%的治愈可能性,我们也要用%的热情进行治疗”。这是医生的使命,也是医生的天职, 蒙医整骨医生,必须十分重视医术的进取和医德的修养。医生的生命在于医术,医生的威望在于医德,这是祖国医学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草原文化医学的根。当一名蒙医整骨医生必须心地善良、必须具备,奇特的智慧和独特的功法。这样才履行医生的使命,才能提现医病、医心、医社会。 作为一位优秀的蒙医整骨医务人员不仅仅要精于医学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博通和掌握、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认准“天地人”的整体观念,要在自己的职业技能上有所创新、有所创造。这样才能达到意念归真,回归自然,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也称得上是人民心中的好医生。 医生的爱是改变病人命运的支点;医生的微笑是打开病人心灵的钥匙;医生的善言是治愈病人的良药;医生的纯洁行动是推动病人好转的力量。阳光不只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内心。只要我们心里有阳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七彩;只要我们心里有阳光,就能与患者相互照亮。 蒙医整骨事业是永远发光的草原文化。我们的草原文化医学,永远像一团燃烧的火球在天地之间永远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是永不消逝的天然科学。我们要呵护,我们要创新,我们要发展。在传承和弘扬蒙医整骨术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发扬前辈们的精神,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弥补蒙医整骨术的不足,建立走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蒙医整骨文化,我们只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才能集中传承草原整骨文化精华,融入新的时代潮流,使这一蒙古族传下来的医学文化遗产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梦,我们的梦,造福全人类,这才是我们生存的价值。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6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冬至
- 下一篇文章: 2017丁酉年犯太岁的生肖你都知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