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王伟光在吉林省地方志工作座谈
在吉林省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年8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王伟光 这次到吉林,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参加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长春联合主办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论研讨会,二是调研吉林省地方志工作。 这次调研,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对吉林省地方志工作进行调研,了解情况,以便对全国地方志工作及时作出指导。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对地方志工作的调研,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年12月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建换届至年4月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为筹备召开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按照刘延东副总理有关做好调研工作的要求,我们先后到河北、江苏两省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从省到市、到县,有的已经到了乡镇和村,深入到地方志工作基层,了解地方志工作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思路。“一纳入、八到位”,就是在调研过程中提炼形成的。刘延东副总理在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一纳入、八到位”,随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将其作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强调。第二阶段是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们深入到各省(区、市),进一步开展调研,推动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检查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情况。吉林省是我们开展调研的第23站。二是向吉林省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慰问,看望大家。我们在河北、江苏调研的时候,对于地方志工作机构,有的同志说是“清苦、辛苦、艰苦”的“三苦”单位,有的同志称为“坐冷板凳、吃冷猪肉、是冷部门”的“三冷”部门。但是,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是“三苦”单位,我们却甘心为地方志工作做奉献,有一种使命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虽然是“三冷”部门,大家却有热爱、有热情、有热心,对地方志工作充满激情,非常敬业。因此,我希望自己在担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期间,各省(区、市)都应该走到,争取到市、到县、到基层,和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同志们见面,表示慰问和感谢,说一声同志们辛苦了!同时,也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吉林省地方志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慰问和感谢,大家都辛苦了! 刚才,隋忠诚副省长发表了讲话,对地方志工作充满了热情、激情和感情。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云鹤同志和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公主岭市、延吉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听了汇报,我认为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状态。像通化市提前完成了第二轮修志,公主岭市正在为第三轮修志做准备,这不仅在吉林省走在前列,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延吉市获得不少奖励,说明成绩不小。这充分说明,吉林省同志们的工作状态是好的,工作热情是高的。总体来看,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主要有五个特点: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指导,及时解决地方志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结束后,当时还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的巴音朝鲁同志,专门听取地方志工作汇报,并指示要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省长蒋超良同志专门就吉林省第八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作出批示,希望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笃行修志问道,追求志以载道”。这两句话说得很好,不仅是对吉林省地方志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还可以加以推广,成为全国地方志工作者都应奉行的格言。陈伟根副省长参加第八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并讲话,对今后五年的吉林省地方志工作作出部署。隋忠诚副省长刚分管地方志工作,就亲自到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研,听取汇报。所以说,领导高度重视,是吉林省地方志工作做得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确立了志、鉴、用、馆、网、研“六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志书编修工作方面,年底,吉林省首轮89部省志分志、50部市县志全部出版。截至年7月,第二轮59部省志分志已出版13部、终审完成待出版7部,68部市县志已出版54部、通过终审待出版6部;已有45个已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地方启动了—年续志资料长编工作。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方面,《吉林年鉴》年创刊,至年已连续出版27卷;9个市(州)年鉴全部连续编纂、公开出版;60个县(市、区)已有52个出版了首卷年鉴。在修志编鉴主体业务之外,吉林省在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方志馆建设、地情网建设、地方志理论研究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六位一体”工作格局的确定,为吉林省地方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坚持依法修志,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基本配套形成。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是国家行政法规,是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的依据。吉林省由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志书、年鉴编纂审查验收办法》,由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制定14个配套的部门规范制度,形成了与国家行政法规相呼应,较为完善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部门规范制度配套衔接的法规制度体系。年,省人大常委会还组成两个执法调研组,深入到四个市(州)进行“两个《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执法调研。因此,吉林省在推进依法修志工作上做得是好的。 第四,地方志工作进展顺利,工作状况良好。吉林省在志、鉴、用、馆、网、研六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发展势头很好。特别是,吉林省地方志学会组织筹划了吉林省“方志理论研究三百工程”,计划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确立个研究课题,推出项研究成果,培养名专业人才,从中产生几十名方志专家,以便服务修志现实、培养方志人才、发展方志理论。这是非常积极的尝试,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这个“方志理论研究三百工程”的跟踪调研。各市介绍的情况也都是很不错的。比如,长春市地方志工作着力推进并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工作格局由“一本书主义”向“兴一方事业”转变,地方志功能由重修轻用向修用并举、服务当代转变,地方志产品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工作力量由业内封闭运行向面向社会开放整合转变,工作职能由志鉴编纂单位向地方志工作机构转变。吉林市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创新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化市提前完成第二轮修志,逐步形成依法修志的局面,对照“一纳入、八到位”要求推进工作,还在通化市人大、政协召开两会期间开展“知家乡、忆家乡、爱家乡、建家乡”主题展览,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成绩突出。公主岭市特别注重修志为现实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情资源开发成果丰厚,地情资料室的建设也很有特点。延吉市建立完善机制,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特别是立足民族特色,突出地域特色,工作很有特点。 第五,高度重视地方志基础设施建设。至年底,全省已有5个市(州)、15个县(市)的方志馆(地情馆、资料室)通过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估验收。长春市政府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原长春道台衙门作为长春市方志馆馆舍,正在进行建设,充分说明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 总的来说,我认为吉林省地方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很多作法经验值得在全国推介。大家在汇报中也提出一些问题,其中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省方志馆建设问题,二是有19个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为档案局内设机构,工作难以开展,希望省政府和隋忠诚副省长能够帮助协调解决。其他一些建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整理一下,逐步加以解决。 关于下一步工作,我在这里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抓好地方志工作机构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地方志工作机构虽然是“三苦”单位、“三冷”部门,但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的工作部门,肩负着“修志问道”的历史使命。李克强总理提出“修志问道”,就是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成功的秘密在哪里,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这条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地方志工作者要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责任非常大,任务非常重。所以,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方向正确、专业精湛、工作热情的工作队伍,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关键。第一,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抓好思想建设,就是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我们的中心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地方志工作。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指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年4月,李克强总理就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作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明确提出“一纳入、八到位”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重要讲话,是我们提高地方志工作责任感、自觉性的指南,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组织好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提高修史修志工作的自觉性。在抓好思想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抓好道德建设。在所谓的“三苦”单位、“三冷”部门,如果没有一种奉献精神,没有一种牺牲精神,是很难把事业干成的。我到内蒙古调研时讲,修史修志要效仿司马迁精神,就是要提倡一种奉献精神,一种牺牲精神。司马迁受过宫刑,他强忍奇耻大辱,靠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完成了千古名作《史记》。做好地方志工作,就要提倡司马迁精神,要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甘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存史、育人、资政及问道未来的历史任务。第二,要抓好学科建设。地方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理论性很强、学术性很强、文字性也很强的工作,有人说是“能人不乐意干,歹人还干不了”。要进一步加强方志学学科建设,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为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要全面提高地方志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第三,要抓好组织建设。要对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把机构健全起来,确保领导到位、编制到位、人员到位,并把基础设施建设、资料建设等配套工作做好。第四,要抓好制度建设。国务院颁布有《地方志工作条例》,省里颁布有《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还要有详尽的地方志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配套的、完善的、科学的法规制度体系,要靠法规制度来规范地方志工作,使地方志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第五,要抓好基础建设。不仅要解决好地方志工作的办公条件,还要解决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和地情资料馆、方志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条件。总之,抓好地方志工作的整体建设,抓好学习、抓好队伍、抓好业务、抓好管理、抓好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好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是在总结以往地方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形成的,是今后五年以至更长一段时间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方针,所以全面抓好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地方志工作的中心任务。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凝结成一句话,就是“一纳入、八到位”。“一纳入”,就是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中;“八到位”,就是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要像延吉市那样,严格对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逐条检查落实,未落实的要限期落实。只有这样,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才会落到实处。 三是要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从严管理,从实修志。我在今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围绕“为谁修志、修什么志、怎样修志”这一根本问题来开展工作。“为谁修志”,是个方向问题,地方志工作者是为国家修志、为党修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修志,说到底是为人民修志,这是解决修志的根本宗旨问题。“修什么志”,就是要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修人民之志、共产党之志、社会主义之志。“怎样修志”,就是要明确依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来修志,做到从严管理、从实修志。要严格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查找在修志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如何按照“严”和“实”的要求来解决。这一点,我希望能从省级、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开始做起。 四是要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既要修好志,又要用好志。听了大家的汇报,感觉大家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把握还是很好的。有“为”和有“位”是个辩证关系,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更有“为”,“为”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果地方志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了,那么地方志工作就会失去方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要紧紧围绕地方工作的中心任务,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既要修好志,又要用好志。志书编好了,如果发挥不了作用,就体现不出价值。刚才,隋忠诚副省长讲到修志要落在用上,要在用上下功夫,这一点请同志们认真思考。修志为用,只有用好志,才能更好地修志。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既要修好志,更要用好志。因此,在工作安排上,要修用结合、修用并举,不可偏废。 五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谋划好、制定好吉林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最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年)》即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规划纲要出台后,各省(区、市)都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认真进行谋划,制定科学的本省(区、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希望吉林省据此编制好本省的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把这件大事办好。 白癜风土方法口碑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4月18日吉林金融新闻
- 下一篇文章: 扩散吉林市一洒水车撞伤一名老人,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