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柜故事让爱在阳光下绽放出柜一周
写在前面的一些话 以前也在博客里写过一些关于自己出柜的故事,但都是只言片语,很不完整。这次恰逢出柜一周年,借这个契机,仔细的梳理了从年小学五年级情愫初动,到今年七月父亲正式接受我同志身份的这七年间重要时间节点中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并且力求全面的记录下这七年间自己心路历程的变化。但精力有限,难免有所遗漏。 写下这些文字,希望能够对那些有意向出柜,但不知以何种方式出柜,徘徊在出柜边缘上的同志们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引用枭铮的一段话——出柜与否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更不在于受教育程度,农村与否,是否单亲。关键还是在于自己要不要不气馁,内心要不要做真实的自己。的确,出柜需要勇气。为了克服那长时间的苦痛与挣扎,我下定决心,必须先让自己放下所有的心防,卸下所有的伪装。只有自己开口叫大家接纳我,主动伸出手,才有活路,才有未来。 做真实的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让爱在阳光下绽放。 -9-1 让爱在阳光下绽放——出柜一周年纪实 喜欢男生,在我意料之外;将它告诉父母,在我计划之中。——题记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又到一年月圆时。转眼间,出柜已经一年了。回想从正式发现自己喜欢男生的那一刻开始,到与父母坦诚的说出自己是同性恋的这几年中,经历的挣扎、否定与苦痛,非亲身经历过出柜过程的人能体会的到。年,我17岁,在这年中秋,我出柜了;年,我18岁,又到中秋,出柜已经一年。往事点点,历历在目...... 除表哥外,整个家里,平辈中与我年龄相仿的,就我一个男孩。素日里,愿意和姐妹们打闹,妈妈总笑我说是贾宝玉,在脂粉堆儿里长大的。的确,长久的和女孩儿在一起,使我的性格也变得细腻、敏感,加之好读书,爱京剧,旁的人总说我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也不清楚。 时光轴回移到小学五年级。那年,我发现了自己小小的不同。可能相较其他同志来说,我发现自己喜欢男生比较早。与其说是喜欢,不如换成说是有好感。如果问我是怎样发现的?小学里的男生都以和哪个女生关系比较好而自豪,在一起玩的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最初的好感。而我,和女生的关系一直很好(现在也如此),但对她们却没有兴趣。相反,自己对班里的一个男生产生的好感,喜欢和他在一起,喜欢看他的笑,喜欢闻他身上的味道......当时也想过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但年幼无知,只是觉得他很优秀,是单纯的爱慕他而已。 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带着那份淡淡的情愫,我迈进了初中的校门。初中,是我否定与正视自己性倾向的时期。 进入初一,有些男生发育的早,身高开始猛蹿,喜好打篮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总是一个人坐在篮球场的看台上,看着他们的挥汗如雨,看着他们逐渐帅气的脸庞,总幻想这能和一个人,像情侣一样手牵手的走在林间洒满枫叶的小路上。但很快的,我就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出了什么“问题”。由于当时(现在也如此)学校没有开展任何有关于性教育方面的课程,生物书上的只言片语也在老师遮遮掩掩的讲授中一带而过,对于自己喜欢男生的这种想法也不知道对错与否,也不知该和谁去说。就这样,带着满心的疑问与不解,我升入了初二。 初二的第一学年,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这种“奇怪的想法”。于是“效仿”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和女生“谈恋爱”。现在回想那是所谓的“恋爱”,无非就是和女生逛逛书店,去冷饮店喝些冷饮。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那时,或者说直到现在,我也不太清楚。记得那时我是团委,她是英语课代表。我们平时关系就比较要好,因为工作,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多,所以,很自然,她就成为了我的“对象”。“交往”了大概有两个月左右。期间,我觉得和她在一起很不自在,感觉很束缚,总是有一种有违初心的感觉,欺骗她的负罪感萦绕心头,难以抹去。和她在一起的那段时间,自己总是发呆、出神,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有时候在想些什么。时间长了,她似乎也觉察出了我的反常,便问我。在良心的谴责和自感束缚的双重作用下,我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了她。说罢,等待着她的回复。本以为她会梨花带雨或者痛骂我一顿,没想到她只淡淡地回了一句:“哦,同性恋啊!没什么的,做普通朋友也好,不为难你。”她的反应和回答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同性恋?真的是么?就这三个字?自此,我们成了闺蜜。到现在,她还时不常的用这件事情逗我呢。过完年,就到了初二下学期。我努力的学习,努力的不去想这件事,努力的让自己不往这三个字靠拢。寒假的时候也试探性的问过妈妈关于同性恋的问题,妈妈的反应很强烈,说是变态、不正常的;又问我怎么问这个,是不是看什么不健康的书了;我连忙解释,说是听同学说的。我是变态!我不正常!每天早上醒来,同性恋、变态、不正常这三个词就像电影开片时电影片名那般的大字在我眼前出;几乎每晚,都会从梦中惊醒。梦中的我和妈妈坦白,妈妈倏地变成了一个满脸血痕的长发女鬼,伸出双手掐住我的脖子......渐渐的,我精神颓靡,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妈妈问我怎么了,我也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学习压力大,没什么的。面对巨大的压力,自杀的念头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与其这么痛苦的活着,倒不如一了百了。也曾在深夜试图着用冰冷的壁纸刀在手腕上划过,但在那一刹那,刀刃的寒光让我瞬间清醒,不能死,要活。就这样在痛苦的挣扎与几近崩溃的压力中,我升入了初三。 备战中考,是初三生活的唯一命题。为了应付计算机考试,家里决定给我买电脑。一直没买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怕耽误我的学习。电脑,使我了解各方面信息的渠道顿时拓宽了很多。从初二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同性恋这件事对我的困扰让我受尽苦头,也曾去校图书馆想查阅相关资料,但扫兴而归。为了尽快弄清楚关于同性恋的相关内容,摆脱自己浑浑噩噩的状态,在家里装上电脑的当天,我就查询相关内容。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或者精神障碍,只是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特殊的性倾向;我知道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存在,按照自然社会定理同性恋是一种普通的性倾向;我知道了同性恋的性取向是部分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结果,是后天不可改变的;我知道了年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同性恋去病化......望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一行行的字,我觉得我不再孤单,不再迷茫。我的天空不再是灰黑色,不再是乌云密布,温暖强烈的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照射在了我的身上,已经冰封的我,在阳光的照射下,周身凝固的血液迅速回暖流动,我,似乎又获得了新生。那段时间的我,每天出去,觉得天空都似乎比以前明亮了许多;走在路上,觉得脚步都似乎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但这种轻松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的就被我是同性恋,要不要与父母说这一新的问题所取代了。关于自我认同,自己虽然经历了徘徊、否定,但当我真正知道这是由于先天基因决定,后天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也未曾再想过改变了,很轻松的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不能改变就不改变,做真实的自己,挺好的。相对于自我认同来说,要不要告知、如何告知父母这两个问题,比不知道真相时的痛苦纠结更甚。 那时信息匮乏的我,未曾知道同性恋亲友会,未曾知道还有许多像吴幼坚妈妈、浪漫妈妈、飘妈妈等等那么多理解支持孩子的父母。获得关于同性恋的相关内容多数都是来自百度,但了解的内容很有限。通过QQ引擎的搜索,我战兢兢的加入了一个同志的聊天群。这也是我初次涉足同志圈。在他们的聊天过程中,我知道了公开承认自己同性恋倾向的行为叫做“出柜”。公开承认?班级的QQ群,算不算公开?和他们说之后,他们会是什么反应呢?在好奇心的驱使和鉴于与“前女友”所谓“出柜”成功的引导下,我在不加思索、没有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就在班级的QQ群里发了这样的一条消息——“我是同性恋,我喜欢男生。”后果自然可想而知,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私聊和在群里问我的同学像潮水一样涌来,根本来不及回复。等到处理完他们的问题,已经是四个小时之后了。他们的问题多数集中在问我是怎样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和既然是同性恋为什么当初还和我的“女友”谈朋友这两个问题上,变态一类嘲讽、歧视的话,根本没有。这倒让我很欣慰。第二天上学,还没进班级门,就被同学围个水泄不通,左一句,右一句的询问;不出一周,整个年级都知道了。可能在初三紧张的生活中,我是同志这个消息与他们只是一个调剂;但与我,是以后有勇气继续出柜力量的源泉。 初三毕业的暑假,在QQ群里结识了我的第一任男友。但最后,他迫于家里的压力选择了遵从父母的意愿,隐瞒自己同志的身份,交女朋友,结婚生子。姑且不去评论他所说的话真假与否,单单是他会选择结婚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时本以为,既然是同性恋,将来肯定都会选择出柜,和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的。自己明明喜欢男生,对女生没有感觉,为什么还要结婚?为什么还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过自己不想过的生活呢?现在回想起来,也能理解他当时做的选择,不能说他懦弱,出柜或许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家庭;生身父母和自己的爱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方,太困难了。相对于大多数专制或者高压式的传统中国家庭,我从小是在非常民主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和父母的关系很平等,就像是朋友。我不喜欢的事情父母绝对不会逼迫我去做的。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平等的家庭关系,也是我日后出柜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将来不结婚,要和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要和父母说明自己是同性恋。带着这个坚定的信念,我踏进了高中的校门。高中呢,我只读了两年,学考完成、毕业证发到我手里之后,我选择了退学,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今年被河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了。可能多数人认为,我的选择很疯狂,诚然,我觉得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适合我,放松心态的学习才能真正的达到学习的目的。这都是后话。有了前面初中和同学出柜的成功经验做铺垫,高中的出柜自然而然。在班级新同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就公开了自己的性取向。预料之中的全班哗然,但随后的几秒钟之后,就是一片热烈的掌声。班主任也很吃惊,但没有说什么,也为我鼓掌。事后班主任私下找我谈话,说很佩服我的勇气,但希望我不要把这件事情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希望我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上。我一一应承。现在想想,我很感谢我的班主任。如果她当时叫来了我的家长,我同样会出柜。只不过那时的出柜就显得很被动了。高中两年的平步青云,似乎并没有因为公开自己的性取向而受到丝毫影响。 高一的时候,意外的知道了小姨家的女儿(比我大一岁)是拉拉之后,我在心里暗暗开始盘算用她先做我的“挡箭牌”,慢慢的和妈妈渗透关于同性恋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最后就和妈妈出柜。“妈,我表姐是同性恋,她喜欢女生。”妈妈并没有像几年前反应那么强烈,只淡淡的回了一句“哦。”始终不太愿意提及这个话题。从此以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开始陆陆续续的搜集关于同志的电影、纪录(实)片,和大量的文字性的资料,抽时间就拉着妈妈一起看。还记得给妈妈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天佑鲍比》。相信很多同志都看过这部影片——Bobby是一个善良、温顺、虔诚的少年,他有爱他的父母奶奶和哥哥和妹妹。然而在他向家人坦白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后,一切改变了。Bobby的母亲Mary深信圣经关于同性恋会下地狱的训诫,想尽办法矫正儿子,却没有意识到Bobby的痛苦与日俱增。在满20岁生日前,Bobby认识了开朗青年David,然而Mary拒绝接受这段感情,她望着Bobby一字一句的说:我不要有一个同性恋儿子。Bobby伤心的离开家,开车到高速路的桥头,纵身跳下...Bobby的死彻底唤醒了他的家人。Mary在无尽的悔恨中开始接触同性恋人群,参加PFLAG小组,与神职人员探讨圣经解释。在翻阅儿子的日记后,她终于发现,其实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儿子与众不同,只是她不肯正对。失去儿子的母亲在倾盆大雨中失声痛哭,雨水和泪水将固执、偏见和不理解洗刷得一干二净。Mary此后将毕生投入到同志维权事业中。当影片演到Mary在大雨中痛苦的时候,还不清楚我同志身份的妈妈早已是泪满双颊了。我抓住时机,下意识的问妈妈。“妈,如果我也是同性恋的话...?”妈妈把视线从电脑屏幕移向我,擦了擦挂在眼角的泪水,说了一句:“无论你喜欢男人还是喜欢女人,不变的是,你都是我的儿子,不变的是,我都爱你。”听了妈妈的回答,我当时真的是非常激动,眼泪都快出来了。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要和妈妈出柜了。但我还是忍住了,冷静了下来,没有说。此后,这部《天佑鲍比》又让妈妈看了两遍,每次看的时候,我都问同样的问题。时间长了,我肯定妈妈一定是意识到了什么,问我,我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打太极推到表姐的身上。很多人都让父母看到的是同志群体里浪漫美好的一面,但事实是,美好与风险并存。《以生命的名义》讲述的就是同志群体与艾滋病的故事。妈妈看完这部纪实片之后,很担心,说高危性行为患病的风险太高了,看来安全套还是很有帮助的。听到妈妈说这话了,让妈妈看这部片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关于对爸爸的出柜。虽说家里的关系一直很平等,但爸爸脾气暴躁,和他的关系也算不上太好。原本的计划是和妈妈出柜之后,我和妈妈再做他的工作。 在做了两年的铺垫之后,出柜的时机逐渐成熟。预计是在年中秋节当天先和妈妈出柜的。没想到在中秋节前夕突然生病住院了。医院。八月十五。月色降临,皓月当空。想了一天的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天的月亮虽然不是太圆,医院的草地上,草地旁的路灯闪着微弱的光,影子映在小路上。咬了半口月饼,斜靠在病床上的我;在卫生间洗手巾的妈妈。“妈,我有话想和你说,你别生气。”“说吧,这么严肃干嘛?”说完,妈妈接着哼着《月亮代表我的心》。“妈,我喜欢男生,我是同性恋。”我故意放慢语速,说的很清晰。本来想妈妈的反应会很强烈,并没有。妈妈很平静,哼着歌,继续洗着手巾,关上水龙头,拧干,打开,晾到衣架上,回手关上卫生间的门。这时,我觉得时间似乎都已经凝固了,我仿佛清晰的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的声音。妈妈拿起我咬了半口的月饼,咬了一口,坐在我床边,说:“早就猜到了。真的要走这条路么?”“嗯。你也知道,这不是我能改变的。”“只要你幸福、快乐就好。与其虚伪的生活,还不如做真实的自己。但你一定不能乱来,要保护好自己。”“嗯,我知道的,妈,谢谢你。”这样平静,我出柜了,我和妈妈出柜了。就在这简短的交流中。没有想象中的惊涛骇浪,是如此的波澜不惊。一时间,我呆住了,不知说些什么,没有激动,没有泪水。“先别和你爸说,他脾气暴,思想又保守,怕他一时接受不了。”妈妈嘱咐我。这晚,我难以入睡。在月色的映衬下,我看到在我旁边行军床上的妈妈也一直在辗转。“妈,还没睡么?”“嗯,睡不着。”“那咱俩聊会儿天儿吧。”妈妈缓缓起身,把外衣搭在了肩头,枕头靠在身后。“你说早猜到我是同志了?”“是啊,这两年,你给我看了多少关于这方面的东西了,我多少都有些猜到了。再说了,从没听你在家提及过在学校你有爱慕的女生,反倒总听你说男生如何怎样。妈就是再笨,也知道大概了。你小时候总爱和女孩子玩儿,爱唱京剧的旦角,玩儿的玩具也都是小女孩儿玩儿的,当时并没怎么在意,现在想想,真的是从小就不一样呢。”“不怨我么?”“我也知道,这不是你我可以决定和改变的。既然命中注定,就好好走吧。妈唯一担心的就是你老了以后怎么办呢?没个一男半女的,你身体也不是很好,老了谁照顾你啊?”“代孕吧?也好有个孩子照顾我和我未来的他.。”.....往下妈妈说了些什么,我没太听清。渐渐的困了。惺忪之间,月光洒满了妈妈全身,顿觉,妈妈老了。那晚,是我几年中睡的最香的一夜。出院之后,和妈妈的关系比以前更加好了。只是望着爸爸,有些隐隐的担心...... 世事难料。时隔半月,十一假期,旧病复发。半月余,逐渐好转。医院。那天中午吃的是面条。我灰溜溜的迅速吃完,坐在床上,心里在做最后的斗争——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很平淡,之前也没有和爸爸做任何明面上的铺垫。说?还是不说?还是说吧,为了自己的以后,纸里包不住火,最后还是得知道。“爸,我喜欢男生,我是同性恋。”“啊?!”爸爸转过头来看我,四目相对,我竟读不出他眼神里的意思:是惊讶?是质疑?是困惑?是不解?......爸爸什么也没有说,放下筷子,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出去了。我赶快下床,望着爸爸的背影,眼神瞥到了保温桶里还在冒着热气的面条,觉得自己好狠的心。他含辛茹苦的养了十八的儿子,竟然是同性恋,于他来说,这个消息的威力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换做任何一位家长肯定都难以接受。可以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一连三天,医院。这三天,我觉得真的是度日如年。爸爸怎么没有来?是不是不想再见到我了?......第四天,爸爸来了。很少见到他哭,可他——眼圈红了,络腮胡的胡茬也出来了,虽然是白天,但依然能够闻到爸爸喝酒了。那一瞬间,昔日爸爸高大的形象已不再了,背渐渐的驼了;头顶的头发也渐渐少了;为了家的生计,总熬夜的爸爸显得比妈妈苍老好多......我强忍住要掉出的眼泪。转过头去,不再看爸爸。妈妈过来抱着我,在我耳边悄悄的说,爸爸问过了许多关于同性恋相关的东西,我也把你给我看的那些影片给他看了。他什么也没说,你近期别和他说什么了,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怕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这个结果是在我意料之中的,但又在我意料之外的。或许因为我生着病,爸爸未曾打骂我。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处在冰点,家里的气氛也很诡异,就差一个导火索,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爆发。 年10月。完全出柜。 年11月,学考完成。拿到毕业证,准备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在准备自考的这段时间里,我有意的修复和缓解我和爸爸之间的关系,妈妈也在旁边帮着敲边鼓。不日,那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又回到了我家。我也有自知之明,我是同性恋这件事情,也未曾和爸爸提及了。就这样吧。但事情以后的发展,是在我意料之外的。转眼间,就到了春节。本来以为今年的春节会过的很别扭,很压抑。没有。全家在一起,似乎比以前更加温馨了。 这样平静的过了几个月之后,年3月,我从微博上知道了浪漫转身这个YY语音群。抱着好奇的心里,就加了进去。在群里结实了飘妈妈。很感谢飘妈妈,和她倾诉了很多,她都耐心的开导我,给我指导意见。也是这时,让妈妈第一次接触了其他的同志妈妈。听着妈妈个飘妈妈还有其他几位同志的交谈,心里真的很痛。终于知道了妈妈养花的原因,也理解了妈妈和爸爸的良苦用心,他们的出发点全是我,我是否会幸福?我的将来会怎样?妈妈常常对我说:无论你喜欢的是男生也好,是女生也罢,不变的是,你是我的儿子;不变的是,我爱你。年7月,我去吉林待了十多天。回来后的一天,妈妈郑重的找我谈了一次话。“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和你爸好好的谈了一次。你爸现在也接受了你的性取向,并且说以后不会干涉你的生活,你结交男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当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远比我写小说投稿被选用的心情还激动!故作镇静的我只是淡淡的回了声“哦。”。但心里早都已经乐开了花儿。“但是,你爸还是希望你有一个孩子......你看?”“现在说这些还是太早了。我还没工作呢,等以后有经济条件了,可能会去国外代孕吧。”直到今天,我都不敢相信这话是爸爸亲口说的。虽然他是通过妈妈的话转达的。和爸爸的出柜,本以为就会是那个不了了之的结果,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了。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我知道,妈妈在肯定在其中做了不少的功课。 就这样,年10月,完全出柜。年7月,爸爸接受。九个月。我成功的出柜了。 出柜已经整整一年了。过往的点滴都像发生在昨天那样清晰。 都说,每个同志的身后都有故事。这就是我的故事。说心里话,我认为出柜还是要趁早。拖的时间越长,父母接受消化这个事情起来就越困难。出柜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铺垫很重要,俗语云:兵家不打无准备之战。出柜不光靠的是冷冰冰的知识和教条,更多需要的是出柜后自己对父母的陪伴。 柜外的空气是新鲜的;柜外的阳光是明媚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让爱在阳光下绽放。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啥药物能治疗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7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尚渡教育MBA报考全方位报考指南
- 下一篇文章: 网教第二批学员报名录取工作结束,第三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