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可以模糊的讲叫孑遗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而没有其他现存的近似种类。这些种类曾经从主要的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保留过去原始的特性。现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种类,属非科学术语。

活化石定义是一般先发现化石再发现活体,或活体与确认的化石属同一种且同时存在。

大概就是一种,很老,很老,很老,很老的东西吧。

下面就让我们来扒一扒他们的真容吧!

1

欧式剑吻鲛

欧式剑吻鲛,又叫加布林鲨鱼,常常出没于深海,一般在深于米水深处。由于太罕见,科学家对它们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连它们可以活多久和长到多大都不清楚,但已知这种罕见鲨鱼在水中会呈现黑色,让它们在深海中几乎隐形,避免被掠食,长鱼吻则有感应器,在看不到、听不到的海中可以找到猎物,强而有力的双颚用来迅速捕食猎物。

传说,加布林鲨鱼宁死不屈,当它陷入渔网不能脱身时,会通过自身鱼鳔的肌体压强变化而膨胀,最后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块,所以直到0年,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捉到过一条完整的加布林鲨鱼;因此也就无法对加布林鲨鱼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也有人说传说并不是真的,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未来考证。

2

西高止山鼻蛙

西高止山鼻蛙,别名紫蛙。于3年在西印度被发现。这一物种很难被人们发现是由于它们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地下,仅在雨季的两周时间内出现在地面上。紫蛙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尖尖的口鼻部,它属于一个仅存于塞舌尔群岛的蛙类。塞舌尔群岛大约在一亿年前同印度分离。

根据科学家分析,这只蛙属于生活在远古恐龙时期的一种特殊蛙类的分支种类。

3

皱鳃鲨

皱鳃鲨又名拟鳗鲛,是鲨鱼中最原始的一种,无亚种分化,有“活化石”之称。身体两侧有六条鳃裂,鳃间隔延长而褶皱,且相互覆盖,所以命名为皱鳃鲨。

皱鳃鲨是一种史前品种的深海鲨鱼,目前科学家在皱鳃鲨研究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争执——它们究竟是3.8亿年前还是0.95亿年前的远古物种。

皱鳃鲨鳃裂之所以比其他鲨鱼多,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大多栖息于深海环境,而深海环境的氧气浓度比较低,因此需要比较多的鳃裂来进行气体交换。

皱鳃鲨多栖息于深海,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世界但是十分零散。皱鳃鲨妊娠期长且繁殖和生产率低,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已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4

大蜥蜴

大蜥蜴是目前地球上所知的恐龙时代唯一存活下来的一种爬行动物,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但由于全球持续变暖,这种被称为新西兰活化石的大蜥蜴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使大蜥蜴的雄性比例大幅提高,最后可能因为缺少雌性无法繁衍而灭绝。

5

猴迷树

猴迷树也被称之为“智利松”,是一种古针叶树,现在只能在阿根廷和智利一些地区发现它们的身影。这种树长有怪异的带鳞片(实际上是树叶)树枝,树皮也非常与众不同,与爬行动物的皮肤类似。猴迷树质地坚硬,高度可达到英尺(约合40米),直径最大可达到6英尺(约合1.8米)。

6

腔棘鱼

腔棘鱼,腔棘目一些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近缘但已绝灭的扇鳍鱼亚目的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腔棘鱼最早出现于3.77亿年前衍化形成,当时在地球上极其丰富。腔棘鱼化石发现于二叠纪末期(2.95亿年前)到白垩纪早期(1.44亿年前)。腔棘鱼属与其他同类鱼一样,骨化程度较低,表现出脱离早期淡水环境而转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趋向。

07

马尾

马尾,木贼属植物,因为它们形似马的尾巴,所以在英文中的俗名就是马尾。在植物的分类中,它们属于楔叶蕨纲,是最原始的陆生植物。它们和蕨类植物以及石松,都是地球上的第一批植物。

马尾的古代近亲是石炭纪时期的王者,当时巨型蜻蜓和身长6英尺(约合1.8米)的马陆龙在大气氧过饱和的地球上繁衍生息。它们的近亲被称之为“芦木”,高度最高可达到90英尺(约合27米),与地球上最为早期的树木争夺阳光。

08

马蹄蟹

鲎,音[hòu],属于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1],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09

鸭嘴兽

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种类极少,同属之中只有鸭嘴兽一种动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动物之一;18世纪后期,乔治·肖收到鸭嘴兽标本,以为这种生物是恶作剧的产物,后于年命名。鸭嘴兽嘴和脚像鸭子,而身体和尾部像海狸。万年前就已出现,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亚。由于鸭嘴兽数量较少且分布较小,故暂未发现亚种。

10

鹦鹉螺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们能够靠充气的壳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喷水的方式“急流勇退”。这类动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为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主。在申扎县城南东约85km的塔尔玛乡塔尔玛大桥山扎扛一带采集的岩层里,该套岩层含鹦鹉螺化石为主,尚见少量的腹足类~腕足类和海百合茎等化石,化石形体保存好、数量大、类型多,但由于受变质作用的影响,其化石体内多已发生较强的方解石化,导致化石体内的一些结构、构造显现的不十分清楚,有的化石体甚至被挤压变形。经鉴定鹦鹉螺化石有29种(10未定种)分别隶属于3目8科15属,其中3新属9新种。

责任编辑:丁帅刘格

文字来源:部分文字来自百度百科、《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白癜风软膏能不能治白癜风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