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林市利用乡村百年梨园发展现代休闲农业

  百年梨园今春初放的梨花

  梨花节开幕式上的瑜珈表演

  江密峰镇搭台,当地农企在梨花节现场展销农产品

  龙潭区江密峰镇马鞍山村的百年梨园预计将在5月5日盛放。“五一”前夕,该镇举办梨园春晓系列活动,为梨花节预热。围着第一株早开的梨花,许多人欣赏的是梨园春色和文艺表演,而本报记者   与苏醒相对的是沉睡。有株梨树的百年梨园在江密峰镇马鞍山村。汽车驶出珲乌高速江密镇口,走国道进镇里,你会发现这里还未跟上现代的脚步:路面颠簸、车卷沙尘,临街店铺矮小年久。下国道进入马鞍山村,草垛、玉米楼随处可见。水泥路不宽,错车得小心,免得掉进边沟……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办旅游,当地需要张罗的事儿,可想而知有多么多。而压力山大之下,发展观光农业、唤醒百年梨园,这背后要做的功课恐怕也只有“铁杵磨成针”能形容了。但江密峰镇一班人还是义无返顾地出发了。

  历史资料查出来,传说典故讲起来。江密峰镇党委书记牛爱民告诉记者:“乾隆皇帝当年东巡时到过这儿,我们的村名都是有故事的。比如说茶棚村,就是大臣们歇脚喝茶的地方;望马沟村,据说是马跑丢了,官兵寻马到此;往远一看那边山形如鞍,人们说马在那里一定能找到,那就是马鞍山村……”传说归传说,这百年梨园真与大清朝廷有关?牛书记当场用   记者在梨园看到,有些古梨树的树桩下面细、上面粗,明显分成两截。牛爱民说:这些下细上粗的梨树是嫁接的。百年梨园嫁接的山梨多达20种,什么香水梨、南国梨、花盖梨、安梨等都有。而清朝时这一带人少闭塞,普通百姓是没有嫁接技术的。省民俗学家曹保明到梨园考查后判定:“这是制度设计的结果。”意即:当时衙门组织了这里的果树改良。看来,百年梨园应该是清廷的贡果基地。

  有根有脉有典故,就有了做旅游的文化基础。而梨园景观之好自然不必说:去年梨花开时,许多摄影人就蹲在梨树下专拍“微风吹过、漫山梨花飞雪”的场面。其中,还产生了获奖佳片呢。除了风过梨园,“梨花带雨”之美也是有古诗为证的。这些资源优势,就不细说了。咱还回头说当地“办旅游唤醒百年梨园”的举措。

  吉林   但好在市场化运作已经开头了。这次梨花节,区、镇、村和驻地的双瑞农业开发公司等企业合力投入,修了临时停车场、搭起舞台、请来了演出队;对国道采取了临时维护措施;镇干部和请来的志愿者一起上阵维持景区秩序;改善村容村貌,村里还给临路一些农家安了统一的松木板皮杖子,以便小村看起来更具特色……发展现代服务业,村里自书一对联:“古梨树古村落古风古韵,新思维新发展新风新貌。”

  株梨树“五一”期间只开少许,比去年晚了好些天。它们何时能全开?记者咨询了专业户外群的群主。对方推测:这里的梨花盛花期在5月5日至10日这几天。理由依据有二:吉林市的梨花比杏花晚开半个月;辽宁气候比吉林早暖半个月,4月23日去辽宁北镇时那里梨花正盛。这个预测准不准呢?群主说:“判断花期是组织户外活动的必有经验。不然驴友驾车到地方没花,大家不得找群主‘算账’呀!”哈哈,看来这是“用名誉打保票”啊。

  5月2日,镇里请京剧票友来梨园演出,做起了“梨园票友进梨园”的文章。京腔京韵、水袖梨花,想必妙曼。这或许也可为吉林市即将办的“京剧名家寻根之旅”预热吧。

2

我市举办庆“五一迎五四少儿书画笔会”

吉林根网讯(记者陈泓霖报道)5月1日上午,由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书法家协会、吉林市文联书画院、吉林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吉林市艺空间美术学校协办的书墨飘香迎五一大型公益活动之“庆五一迎五四少儿书画笔会”在吉林市华业城市广场成功举办,近人参加了活动。

在市文联书画院秘书长胡凤翔先生的倡导下,小同学们参加创作的美术暨书法作品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

吉林市艺空间美术学校校长曹慧敏说,举办这次书画笔会,意在通过小书画家的创作和向名家学习的机会,传承中华民族书法和绘画的传统文化,激励小朋友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本领,将来每个人都为艺术的传承,献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

吉林八旬老人刀刻百米长卷展关东民俗万象

陈国章老人展示他的百米刀刻作品

吉林省吉林市83岁的陈国章用3年时间刀刻百米长卷《关东民俗万象图》,其中包括了个关东民间传说和故事,有大、小人物多个,各种动物多个。   陈国章和老伴居住在吉林市一所普通的民宅里,平日里除了散步,他更多的时间是宅在家里刻画。虽年过八旬,陈国章的眼力和手力都很精准,使用起自制的刀刻工具来得心应手。   陈国章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的一个剪纸世家,其太祖母是当地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剪纸能手。祖母陈王氏、母亲陈龚氏,剪纸、绣花也样样精通。“再加上我父亲是银匠,从小就看他在银器上雕刻,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剪纸刻画。”陈国章说。

因自幼在东北长大,陈国章有着浓厚的关东情结。“我想用刀刻画把关东风情留下来。”于是,陈国章自创了长米、宽1米的剪纸长卷。在这幅巨型刻画中,包含了个关东民间传说和故事,其中有大、小人物多个,各种动物多个,更有不计其数的花草树木和房屋、建筑。   民族风情、东北文艺、地理资源及人文历史全都融通在这幅长卷中。从搜集素材、构思,到正式开始创作、完成初稿、修正,再到最后完成,陈国章一共花了3年的时间。   “这里有很多关东风情故事,蟠龙卧虎、康熙降旨、修造镇物、古庙佛山,还有极具东北特色的‘关东十怪’,如‘大缸小坛渍白菜、烟筒安在山墙外’等。”陈国章说,《关东民俗万象图》包罗万象地概括了吉林省有史以来各民族和各类突出的民俗事象,是对吉林及北方民族生存史和形态的全面总结和概括之作。

老人自制的刀刻工具。他发现废表条更适合刻画。

伏在由黄蜡和香灰自制的画案上,陈画章向记者展示着他自己做的刀刻工具:一根竹筷子从中间劈开,夹进废表条当作刻刀,再用粗一些的棉布绳将竹筷的劈开处重新紧紧缠住,将刻刀与竹筷固定住,最后用点儿胶布将棉布绳终端绑住。   “现在算来,我已经完成各类作品余件。几天不刻画,心里就像缺点什么。”陈国章坐在窗口,在画案上抖动着手腕,刀刻着他心中的“关东情结”。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
白癜风能根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