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新势力崛起中国好大学地图
深圳、青岛等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一种由创新范式转型驱动和市场力量主导的适应性调整。这不仅会引起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格局的逐步演变,而且能够改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 随着深圳、青岛等地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将跃升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势力”;不久的将来,“中国好大学”的分布地图或许将被重绘。 9月30日,深圳市委常委会议通过该市首份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文件,界定“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前进路径,并称要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这份文件明确深圳未来10年要建成高校20所左右,彼时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无独有偶,东部沿海的另一座经济强市青岛也在高歌猛进地引进优质高校,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引进高等教育机构不少于30所。在深圳、青岛之外,苏州、杭州、成都等经济强市也纷纷与优质高校积极“联谊”,以兴办容纳更多人的分校区。 而另一边,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北京,却在该市“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明确,要控制高等教育规模,支持城区内的高校搬到邻近郊区或其它省份。 在中国内地的高等教育城市竞赛中,首都北京是赛道上遥遥领先的“一超”,而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则是跑在前列的“多强”,青岛、深圳等许多城市跑在中后段。现在,北京放慢了速度,其他的城市在凶猛加速,赛道的竞争名次会发生变化吗? 多名教育专家给出肯定意见,一批城市很有希望成为在新世纪崛起的高等教育“新势力”。这个城市名单包括深圳、青岛、杭州、苏州、合肥、成都等经济强市。这些城市的人才需求、财政实力和体制环境提供高校发展的基础。但专家们同时也表示,要促使“中国好大学”真正落地,仍需顶层设计更高层次的改革放权。 高校“拥堵”北京城? 对待高等教育出现“疏导”和“引进”的反差,事实上并不意外。 在拥有高等教育资源之丰富之优质,中国内地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具备“叫板”北京的实力。坐拥首都和老牌超大城市的优势,北京城拥有本科院校66所,集结了26所工程院校(其中9所是工程院校)。随着人口急剧流入和城镇化发展,北京逐渐面临拥挤的焦虑。而顶层设计应对北京“拥堵”的策略是京津冀协同战略,要“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在北京的“十三五”教育规划中,高校们也被划定了“控制规模”的发展红线。该规划称,北京市将不再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再新设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学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而城六区高等教育不再校内扩建。同时,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另外,北京市将减少教育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压缩市属高校京外招生人数。 南京审计大学教授徐振宇是一名经济学者,同时长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10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节日来啦端午节的来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