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pf.39.net/xwdt/170110/5197605.html
吉点教育(   

我们会看到,幸福感强的人,不会去追求内心不渴望、但别人却强加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社会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这个社会想要我们去要的,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让自己很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那对于父母来说,要怎么做呢?最好的一个方式是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与思考,去满足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需求。

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7有完成阅读“厚”书的经历

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

一是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可以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

二是标志着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地学习,即可以静下来学习;

三是他可以把阅读变成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了。

因此,让孩子有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8有制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而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地帮助他的成长。

9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人需要与自然界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在的生活对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束缚却更多了。

对于人这种生物来讲,接触大自然是特别重要的,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二是责任,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10有一项喜欢、坚持的体育项目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了两层含义:

①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体育项目,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项东西,让你不花钱又心情特别愉悦的,就是体育。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其他各项赛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体会到精神上的愉悦,对生活更加有期盼。但是这样的一些喜欢,都是从小的时候就培养的,这个是从家庭里爸爸妈妈要去做的。

②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的体育项目

坚持,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而一种坚持下来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社交,体育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多的兴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会因此扩展孩子的社交面。所以,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11有定期参与的活动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的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因为孩子过完小学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非学习类的定期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在青春期期间和父母们胶着的状态。

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12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邮票、游戏卡、商标、芭比娃娃……收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爱好,建构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我喜欢什么,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孩子的目标感;

当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收藏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创造新鲜的话题,这些是孩子在6-12岁时需要有的,教给孩子、渗透给孩子该如何生活。

13有动手制作的经历

孩子动手制作一个东西,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够独立参与这样一个过程,这对于他成就感的满足是非常有价值的。

14有接触社会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们要在社会中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会有自己的总结自己的感受。

中国孩子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孩子应该是社会人,然而我们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会紧张,会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们需要真正体验向陌生人求助、问路、自己做预算、自己学习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5有失败的经历

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说让孩子有失败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对自我认知有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败,有时孩子面对失败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非常在意,经常最后逃掉的都是爸爸妈妈,这样的一种逃避,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16有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发现,父母特别害怕拒绝孩子,父母们会觉得:我怎么能拒绝他呢?我要让他自由的成长,拒绝他,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不爱他?

当孩子没有被拒绝的经历,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其实,是父母接受不了对孩子说“不”,当说“不”的时候,父母是非常难受的,所以他拒绝对孩子说“拒绝”。

如果12岁以前,都没有过被拒绝,当他以后逐渐离家庭的保护越来越远,他面对拒绝时怎么办?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体会说“不”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说“不”,他也没有尊重自己的权利。有机会说不,勇敢地表达出来。说不的过程,是逐渐体现自己价值的过程。

-吉点教育-

KidsEducation

赢起点赢未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1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