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网」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东北地方当局执行不抵抗政策,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东北全境沦陷在日军铁蹄之下。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人高擎起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动员和组织东北民众与日寇浴血苦斗14载,并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在白山松水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风起磐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此创建

九一八事变前,中共党组织就在吉林省磐石县(今磐石市)有着很好的工作基础。年,中共磐石县委在磐石、伊通、双阳三县交界的山区组建了由党员李红光领导的劳农赤卫队,还成立了保卫县委机关的特务队(俗称“打狗队”)。这两支队伍建立之初,主要是执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即支持农民开展反对地主富农剥削、减租减息、抢粮分粮等斗争。

年9月19日,即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在奉天(今沈阳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措施,并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宣言提出,“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发动游击战争”。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的决议》,决议向东北党组织发出号召,“在满洲更应该将加紧的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为贯彻党中央和满洲省委的方针政策,年10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领导了有名的“秋收斗争”,揭开了磐石人民大规模抗日斗争的序幕,各种抗日组织由此得到迅速发展。年上半年,中共满洲省委驻吉林特派员张振国,中共北满特委兵运负责人杨君武,省委军委书记杨林先后来到磐石,协助中心县委发展抗日武装。年2月,磐石中心县委将劳农赤卫队和县委特务队合并,组建了磐石赤色游击队。6月4日,正式成立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队伍就发展到余人。年间,在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安图、海龙等县党组织的领导下,东满、南满一带建立起多支反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联军的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东北抗日联军是指九一八事变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成的抗日武装,包括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三个发展阶段。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的方针政策,中共磐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的队伍,性质上由执行土地革命政策的工农武装转变为开展反侵略斗争的抗日武装,成为党在东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反日游击队,所以我们认为吉林省磐石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

民族脊梁——杨靖宇将军引领东北抗联建设与发展

年11月,杨靖宇初到吉林,整顿了当时陷于困境中的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并在他的主持下,将这一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随后,杨靖宇在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将海龙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党在东北地区授予的工农红军番号共有四个军,其中两支部队是在杨靖宇的主持下建立起来的。

年9月,杨靖宇领导下的南满游击队,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部队人数达到余人。同时,磐石一带的群众抗日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群众抗日斗争的形势不断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9月18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在磐石县西玻璃河套猪腰岭召开大会,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年11月7日,根据杨靖宇的提议,在南满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建立,全军余人。此外,第一军军部还直接领导着抗日义勇军余人。人民革命军独立师与第一军的建立,都是东北地区最早的。

年2月2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杨靖宇及王德泰、赵尚志等将领以及汤原、海伦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自此,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各军逐步建立起来,并最终形成了十一个军的阵容。同年6月末7月初,在东北抗联第一军的根据地——金川河里地区,杨靖宇和魏拯民共同主持召开了中共东满、南满特委,抗联第一、二军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南满省委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由魏拯民担任南满省委书记,杨靖宇担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从此实现了东满、南满地区党的领导和军队指挥的统一,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此后,抗联第二、三路军分别在年10月和年5月,于林口县和德都县(今五大连池市)宣告成立。

自杨靖宇以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到吉林省磐石县等地巡视工作开始,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旗帜性人物,他在领导南满、东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同时,对东北各地的抗联部队发展,事实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和示范效果。

团结御侮——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在东南满生动实践

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给东北党组织发来了《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信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全民族的反日统一战线问题。随着这一指示信的传达贯彻,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形势日益高涨起来。

抗日统一战线最早在吉林省得以建立。年7月下旬,在桦甸县八道河子附近,南满游击队召集活动在南满一带的“马团”、“赵团”、“毛团”、“韩团”、“许团”、“殿臣”、“三江好”、“四季好”、“串江龙”、“常占”等抗日武装首领,举行会议。会上成立了抗日军联合参谋部,选举杨靖宇为政治委员,李红光为参谋长。抗日军联合参谋部建立后,一些抗日义勇军陆续加入其中,团结在南满游击队周围的抗日力量越来越大,一时竟达三四千人之多,极大地拓展了党在南满地区的政治影响。

年2月,在临江县三岔子的城墙砬子(今属白山市江源区)附近,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召集16支抗日军的首领举行会议。这次大会上,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并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军斗争纲领、抗日联合宣言、联合作战条例等文件。会议选举杨靖宇担任总指挥,宋铁岩担任政治部主任、李红光担任总参谋长。参加总指挥部的抗日义勇军统编为8个支队,总人数超过了人。这一总指挥部的建立,为整个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名称,影响深远。与此同时,活动在东满地区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在军长王德泰领导下,也联合多支抗日义勇军,成立了联合指挥部,在抗日武装斗争中充分发挥出了统一战线的威力。

年5月末,中共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赴苏联莫斯科,并于七八月间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由魏拯民负责回东北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代表团决定撤销中共满洲省委、另建四个省委、建立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指示。年1月,魏拯民回到东北,他先后在宁安县、安图县向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以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传达了上级的指示和精神,使这两个军首先完成改编工作,并推动东北抗联其他各军迅速开展了改编工作。这是贯彻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早成果,为在更大范围内团结起各种武装力量共同抗日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吉林省长春市还是东北抗联在国内的唯一总部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周保中率领东北抗联教导旅返回东北,将总部设在长春市,并在这里指挥抗联指战员进驻东北各重要城市及战略要点,开展建党、建军、建政的工作。东北抗联在这一时期的艰苦工作,为迎接八路军、新四军和关内干部挺进东北,避免东北地区落入国民党独裁政权之手,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解放战争巩固的战略基地,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1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