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气象条件是制约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的重要因素,及时捕捉天气变化是确定返回窗口的重要基础。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顺利回到地面,也意味着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气象部门和气象人员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返回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东风着陆场地处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9月刚刚度过炎热的夏天,秋高气爽,气温明显下降,但对流性天气仍时有发生。戈壁滩上的天气瞬息万变,气候情况异常复杂。

能否准确预测风向、风速等是确保飞船准确返回预定着陆区域的关键。本次神舟十二号飞船是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返回,东风着陆场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是神舟飞船首次在该场区降落,气象预报综合研判难度较高。

针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气象保障服务,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迅速制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保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天气预报保障组、智能预报保障组、进驻着陆场专家组,为着陆场提供短中期天气预报、危险天气警报、专项客观预报等产品,并组织开展专题天气会商。阿拉善盟气象局组织成立保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预报、监测、现场服务、技术指导、信息保障、搜救保障等七个小组。

在区局的统一协调下,各级气象部门全力以赴、紧密联系,以精密的监测、精准的预报、精细的服务确保飞船安全返回。

9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成立保障服务机构并进行工作部署。

9月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云静波、自治区气象台数值预报与应用室主任刘林春及阿拉善盟气象台副台长杨梅三人组成的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团队就提前进驻东风航天城,全程参与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返回气象保障服务。

9月8日起,现场保障团队与自治区气象台、阿拉善盟气象台不间断开展联合会商,根据任务节点滚动制作发布着陆场逐日天气预报。

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团队

据云静波介绍,在神舟十二号飞船距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时,返回舱将打开降落伞,并抛掉防热大底,速度将下降至每秒3.5米左右,并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上述过程,对气象条件有较高要求。比如,米以下的浅层风速度不能超过15米/秒,高空风不超过70米/秒;空中没有米以下的低云,能见度不小于10公里。

精细化的数值预报技术为此次气象保障服务提供有力支撑。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刘海波多次通过电话视频系统与主着陆场的气象服务人员深入分析研究着陆场区域天气,依托内蒙古睿图数值模式、内蒙古客观智能预报系统等,为精细化预报服务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自治区气象台数值预报与应用室主任刘林春表示,为做好飞船回收保障服务,自治区气象台从9月7日起开始制作专项服务产品,每天两次提供着陆点的定时、定点、定量要素预报及高空风、浅层风预报,预报时效0-96小时,时间分辨率1小时,空间分辨率3公里,为着陆瞄准点研判、搜救大队飞行器搜救全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9月15日,气象保障服务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就神舟十二号返回气象保障服务进行了再部署。自15日起,气象部门开展跟进式服务,从加密观测仪器的稳定运行到观测资料准确传输,从开展逐日天气预报改为逐3小时滚动天气预报。

16日,神舟十二号进入返回最后倒计时,逐3小时滚动天气预报改为逐1小时滚动天气预报,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x/1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