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展会当吉林巾帼工匠遇上非遗,
7月28日下午,在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技能展示和互动体验在吉林展区精彩上演。由吉林省总工会女职工部推荐的巾帼工匠非遗展示,在展会现场一经亮相,便收获了众多粉丝。00:23“松辽剪纸”是吉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东北民间传统美术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年被列入吉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吉林师范大学“松辽剪纸”传承基地获批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吉林师范大学非遗传承团队先后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和“巾帼标兵岗”称号。目前,“松辽剪纸”有二十多人的稳定传承队伍,开拓了剪纸创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新思路。此次在大会中展示技艺的,是“松辽剪纸”主创团队中的李秀云、刘雪玉、楚学娟三位老师,分别是“松辽剪纸”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传承人。“松辽剪纸”的最大特点是依据传统文化进行创作。“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先进行调研,采集图样和文化元素,依据表现主题撰写文本,根据文本进行构图,然后再进行剪纸创作。我们的剪纸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件作品都是纯手工创作,确保其原创性。”李秀云说。李秀云作为“松辽剪纸”第四代传承人,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辽剪纸”传承基地主任,也是吉林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主张剪纸艺术与文学结合、与版画结合、与东北民俗结合,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模式。她将家族传承的剪纸技艺凝炼成《中华才艺——剪纸》课程并列入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培养计划。先后出版著作13部,主讲的《东北民间文艺》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指导大学生研发出“夜光剪纸”。她采用阴刻与阳刻结合技法,历时11个月创作完成《中国精神》单色剪纸幅,在多地巡展。刘雪玉,“松辽剪纸”第五代传承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楚学娟,“松辽剪纸”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学硕士。她创作的剪纸作品《满族游戏——跳皮筋》荣获四平市首届“民族风情”剪纸艺术作品一等奖。曾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银奖。来源:省总工会女职工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jj/16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家长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多地公布,开学
- 下一篇文章: 吉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