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清末民初老吉林城九座城门的方位

在如今的吉林市,由于近年来地方文史知识的大力普及,许多市民都能说出解放前吉林城的若干座城门名称。在历史上,截至民国初年,几经增扩,吉林城东、北、西三面城墙上,曾设有九座城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迎恩门(俗称临江门)、福绥门(俗称水门洞子)、德胜门、致和门、北极门、巴尔虎门、朝阳门(俗称大东门)、新开门、东莱门(俗称小东门)。这些古老的城门对吉林市影响极深,至今,城门虽已不在,却为这座城市留下大东门广场、致和门立交桥、德胜路、朝阳街等极富历史韵味的地名。其实在九一八事变前,老城墙的东北角,还曾留有一个城门,只不过这个城门出现极晚,且只为个别机构使用,对后世影响也不大,故而常常被现代人忽视。

清乾隆七年(年),吉林城第一次扩建。在城的东北侧,旧松木城墙被拆除,整体外扩了米左右,筑土为墙,设巴尔虎门。当时,巴尔虎门内衙署众多,吉林满蒙汉十旗关防处及官仓等机构罗列在巴尔虎门内的街巷之上,森严之气弥漫四下。不过在吉林城的东北角,却略有些荒凉,那里保留了被新城墙圈占前的原始地貌,是一处官营菜园子。民国早期的地图上,菜园子不仅还在,解放后的天北胡同甚至直接标注了菜园子胡同(也叫官菜园胡同)这个地名。

伪满地图中安家胡同为安常胡同,大和胡同为太和胡同

晚清时废科举兴新学,广居胡同北侧曾顺应时代,兴办过新式的八旗小学堂。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巴尔虎门内侧偏东,靠东、北城墙的角落,兴建了陆军训练处及陆军训练大营。这个负责新兵(含宪兵)和新晋级军官培训的陆军训练大营规模并不大,却与东、南、西、北、卫队等大营一起,号称吉林六大营房,且为六大营中唯一位于城内的营房。陆军训练大营建筑式样与其他几个大营相似,也是是由马青山开设的庆源德泥瓦作坊承建。

由于地处“憋死牛”的老城东北角,训练处通向火车站、东大营、军械厂的交通不便。史载“民国十九年(年)秋,为便于陆军训练处之往来,在朝阳门、巴尔虎门之间特辟一门,曰北新开门”。由于这个新城门的规模和地位比朝阳门南侧的新开门弱很多,因此也被俗称小新开门。九一八事变后,吉林老城墙被陆续拆除,于是在伪满时期的地图上,北新开门南侧的城墙不见标注,只有北侧的城墙尚在图上(伪满第二军管区的围墙)——从城门的意义衡量,北新开门已名存实亡。

北新开门旧影

新开门旧影

目前吉林市常见的老照片中,有一幅被大多数人认定是北新开门。虽然门座形式不同,且没有弧形铁筋和嵌有圆形铁板名称的门楣,但总觉得门内街景与新开门内侧房山、院墙过于相似,因而我比较怀疑那幅北新开门旧照,有可能是伪满时期,城墙拆除后新建的新开门。

尽管新世纪后,吉林市的城市建设让许多街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解放大路以北,南京街(大致沿旧城墙修建)以西的旧城墙内区域,解放前的街巷格局尚能辨识。勤劳胡同即解放前的广居胡同,天北胡同即解放前的官菜园胡同,安长胡同为解放前安常胡同和太和胡同。北新开门的位置就在今天勤劳胡同的东口。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优雅的胡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wh/1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