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城市内涝,地理信息技术如何应对
泰伯网有看点的空间地理信息资讯都在这,你还在等什么?中央气象台7月20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20日14时至21日14时,北京、天津北部、河北东北部、辽宁、吉林东南部、内蒙古东部偏南、山东中部、河南东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中东部、湖南西北部和西南部及云南西部等地有暴雨。18日以来,华北、黄淮、江汉等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多个城市开启内涝模式!南方的暴雨刚刚过去,北方又迎来了“看海”的季节,城市内涝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小的危害。那么,面对城市内涝,地理信息技术能派上什么用场呢?19日,山西太原19日,河南郑州20日,北京20日,天津20日,河北石家庄20日,山东滨州遥感监控城市内涝势态卫星与无人机遥感,正面向城市内涝监控发挥着作用。卫星遥感一方面凭借固定的重访周期,以相对及时的对地观测数据获取能力,对于城市内涝进行宏观、综合的监控正发挥着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获取汛期内的历史卫星影像也能帮助城市构建一套历史内涝数据库,以用于分析和评估那些最易受灾的路网或地区。无人机则通过更高的机动性能随时就内涝严重地带,或是因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以及其他灾害性事故,被派遣对重点灾情地区采集数据。卫星和无人机拍摄的光学影像,可以很直观地为政府、媒体或公众提供内涝灾害的发展态势,但暴雨期间,厚密的云层让光学传感器,特别是光学卫星遥感很难捕捉完整的灾害信息。而专业遥感设备则能带来更丰富的灾情信息。例如泰伯网之前报道了遥感数据服务初创团队至远科技依托全天候高精度雷达卫星图像分析内涝灾情和更具体的洪水侵蚀状态、趋势;而加载在无人机上的多光谱镜头,同样能提供更翔实的灾害数据。物联网与三维扫描构建城市内涝基础数据库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包括在城市主要河网部署水体内和水体之上的各类传感器,以及到城市管网和街道布设传感器。它们是感知城市内涝势态的重要数据源,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正在与地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更大的,面向城市内涝问题的基础数据库。这种融合,就体现在地理三维数据的采集技术,也同样支撑着城市内涝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利用激光雷达技术手段,目前可以实现对易涝深槽路段的三维空间信息的采集,这些数据汇总后,结合雨量信息对易涝地段提前计算和分析,最终可帮助政府部门、交管部门以及负责城市排水的单位机构,提前作出应对和决策。随着地下管廊的信息化建设,基于激光雷达SLAM技术调查地下管网容量,正在不少城市紧锣密鼓的开展,这对城市内涝数据库的完善,也尤为关键。利用GIS进行内涝风险预警作为一切数据的载体,GIS在城市内涝的分析和可视化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广州在经历年的“5.7”特大暴雨灾害之后,广东省气候中心自之后起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研究,着力解决易涝点“大数据”挖掘门槛高,掌握地表下垫面、城建资料,以及囿于地区差异及降水局地性差异大、动态雨量数据频次高而存在的预报、预警难等问题。在数据采集方面,广东省开展对城市地理环境与水文特征信息进行全面调查,以及收集近5年的公开媒体内涝灾情报道。通过与国内GIS服务商超图软件的合作,在构建全方位的内涝数据库之后,利用GIS广东省建立其内涝风险预警系统。截至年,广东省全面实施精细化内涝预警服务,现系统覆盖全省下辖21个地级市,个县级行政区,并以广州、阳江和佛冈为精细化试点区域。经过几轮完善,系统目前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动态更新,以及基于这些数据,提供实时、短时和长时的预报预警服务,兵实现多政府多管理部门的协同,提高共同治理城市内涝问题的效率。地图导航躲避积水点,整合应急资讯年“7·21”北京特大暴雨之后,内涝之殇,让城市易积水点地图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力绘制应运而生。时至今日,在应对内涝问题上,图商进一步推出了动态化的积水地图点,并且基于积水点数据和地图导航软件做了更紧密地整合。例如在高德地图中,内涝发生时,实时积水点数据和路况数据的结合,帮助用户在进行地图导航时躲避积水路段。同时,百度、高德和腾讯地图的众包上传积水点信息也被充分利用,像百度地图在此次北京暴雨中开通了公众信息播报平台,累计有数十万用户参与信息的分享和获知。暴雨引发的内涝也将影响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正常运作。此时,公众地图将作为重要载体,而且它比社交媒体平台更适合作为让公众获取与出行有关的内涝资讯的第一入口,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非科班出身,擅长用外行人的视角看行业门道。关心地理信息技术的跨界应用和服务,以及相关初创企业。现在是泰伯网的大总管。陈启临内容副总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不能眠!张林编辑专业 深度 独家 鲜活泰伯网每天和你有互动空间商业、创新科技、创业投资,看泰伯网就够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13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党建风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