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柱與本報社長陳寅(左一),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左二),香港特首梁振英(左三)交談甚歡。

變因敏於機遇成由固守擔當

--訪吉林省沈達江海集團董事局主席沈延柱

公元年、年,對民營企業家、吉林省沈達江海集團董事局主席沈延柱來說,是其66歲人生中兩個重要分水嶺。年,他從小平南巡講話中嗅到了一個偉大時代的開啟,弃政下海,并成功創立沈達江海集團,成為吉林省房地產業中最具時代擔當的風雲人物之一。年,旨在重塑吉商精神的首屆全球吉商大會召開,原本已經退居二線的沈延柱依然決定再次出山。

在首屆全球吉商大會上,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提出,在吉林土生土長的企業家、「走出去」投資創業的吉林籍企業家、外地來吉投資創業的企業家,這三個方面力量是吉林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推進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生於遼寧、創業吉林的沈延柱,從中再次感受到年那般的激動,深具家國情懷的他知道,在他已經奮斗了大半生的吉林,迸發了新機遇,亦應有新擔當。

日前召開的吉林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服務業的補短板力度,大力培育養老、文化、冰雪旅游產業等。而沈延柱已經開始在方興未艾的醫療與養老產業融合領域、冰雪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等廣泛布局,再次與時代同拍。

家國同脈,在兩個偉大時代的抉擇

在中國過去30多年的奇跡歷程中,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準確踏在時代的足音上,因為這不但需要對機會的認知,更少不了在一眾蟄伏般的觀望中一呼而起的勇氣。所謂時勢造英雄,但在非常時期,實為英雄造時勢。沈延柱是這為數不多人中的一個。其實,年在遼寧東港市一個名叫小甸子鎮出生的沈延柱,在年之前一直走在「極其正常」的人生路上。年參軍,但就在其青雲直上的節骨眼上,中央軍委做出了百萬大裁軍的決定。尽管以其工作成績和業務素質可以作為骨干留隊,但他仍然主動提出轉業。轉業到吉林省商業廳下屬商貿公司的沈延柱,很快成了一個有著官員身份但卻諳熟商道的「紅頂商人」,但就在「加官進爵」已經順理成章之際,又有一個選擇天降般地擺在了他的面前。

沈延柱與本報社長陳寅(左)合影。

「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是的,這是一個可以載入中國改革史的年份。歷史用「92派」激盪的商業傳奇見證并傳頌著這一年:中國颳起經商旋風,12萬黨政官員辭官下海。沈延柱也毅然決然成為「92派」一員。

年8月8日,經過6年商海打拼,水性漸入佳境的沈延柱終於成立了自己的企業實體--吉林省沈達集團公司。年,伴隨著改革重頭戲--「房改」而生的商業地產開發,令沈延柱嗅到了需要他投注整個后半生的另一次重大機遇。但在所有人都瞄向熱點地塊的時候,他卻傾其所有在周邊所有人的反對聲中拿下了長春西部一塊「臭水溝」地塊。這年除夕,他孤身一人來到這片蒿草叢生的荒地,獨自將一挂鞭砲點燃,由此開始了向地產商的轉型。如今的沈達江海集團,業已成為包括建築公司、物業公司、建築材料公司、古玩城、五星級大酒店等的綜合地產商。正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沈延柱選擇了退居二線,直到年首屆全球吉商大會吹響吉林省民營經濟大發展的號角。

沈延柱與香港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右)合影。

而這一年,吉林省在東北經濟面臨巨大困難的情况下,經濟增長追上全國平均水平。從中,沈延柱看到,吉林省全面振興的戰略機遇期已經到來了。沈延柱認為,總是善於抓事務發展主要規律的省委書記巴音朝魯,讓吉林省抓住了經濟發展的牛鼻子。中國現代「商幫」系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的主力軍,於中國經濟版圖之構建功勋卓著。

在東北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吉商文化」與「吉商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必將深刻影響吉林經濟發展的質量、速度等方方面面。這是新的機遇,也是一個吉商的責任擔當,他決定再次站上這個潮頭。為積極響應吉林省服務業發展攻堅戰,順應「醫養結合」的產業發展趨勢,沈延柱領導沈達江海集團研究決定未來四年投資30億元,在長春興建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卡倫湖醫院和居家式養老社區。

年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吉林省出台了《關於做大做強冰雪產業的實施意見》,讓沈延柱做出了另一項重大投資決定,未來四年投資20億元興建長春市九台區卡倫湖開發區,其中將建設一座30萬平方米的冰雪俱樂部,為年冬奧會提供訓練場地,發展冰雪旅游產業。

堅守商人底線,恪盡吉商精神

沈延柱與世界中文報業協會會長李祖澤(中)、本報執行總編輯劉曉東(左)合影。

對於首屆全球吉商大會提出的吉商精神「重德重義、敢闖敢為、善融善創、思源思報」,沈延柱不止是熟稔於心,更是數十年商旅生涯的鐵則律條。在通常人眼中,沈延柱是個地產商人,但卻未必是一個「成功」的低級商人,因為他和他的沈達江海集團,一直悖逆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向高檔樓盤要暴利」的逐利思想,緊守「薄利多銷」的信條,潜心在中低端路線的經濟適用房上徘徊十餘年。他認為,中國還是「窮人多時代」,社會責任不能忘。這道底線,亦孕育了沈達江海集團的企業靈魂。

然而,在目前中國地產所處的尷尬格局中,甚至中國以民生為主導的改革訴求中,沈延柱又「先知先覺」地踏在了時代足音上,人譽「民生地產商」。僅面向一汽職工開發的車城花園、解放花園等,即讓利1.5億元。

年的長春西部,地產開發炙手可熱。國內一些響當當的地產商競相雲集開發高端地產,房價連番上漲。但早在8年前就決戰此地的沈延柱卻一直冷眼旁觀,「我不是沒有能力加入戰局,而是看到了購房者的真實購房意圖。我很清醒地看到,長春還有大部分人買不起房,而對於欠發達的吉林來說,住房需求的主流將長時間停留在低端產品上。」

這既是沈延柱專注低端地產的市場因素,卻也是他堅守底線的內心慣性。「我是農村出身,從軍13載,在基層目睹了大量普通員工、工薪階層為買房而四處奔波籌措資金的難處。這不僅使我想起創業時的艱難。」勾起心底里最真摯的情感,難免會做出一個超乎尋常的決定。「而這樣的決定是穩扎穩打,決不是冲動。」但這并不是說作為商人,沈延柱偏離了企業發展規律。

「如果一平方米可以賺到快錢,我開發的萬平方米,就有兩億元的收入。」不過,「商人以賺錢為目的,但如果置低端購房者於不顧,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我於心何忍?」而他的薄利多銷概念,令其兩個低端項目共80萬平方米樓盤沒等到開盤即告售罄。尽管企業社會責任也被很多同行視為品牌力,但如沈延柱這般將其植入到企業的經營理念者并不多,原來兩者還有另一個共生的新邏輯。在地產業,有「做住宅是小學生,做商業地產是中學生,做城市綜合體是大學生」的說法。沈延柱不但潜心做「小學生」,甚至還專注於「小學生」中的中低端產品求索。而隨著新一輪城鎮化的啟動,未來將有數億農民轉移到城鎮。由此可見,沈延柱所執著的,又怎會是一個「黃海」呢?

商道須守善境經營立於大誠

吉商精神,以德義為先。在市場經濟語境中,德義為先即誠信為重。巴音朝魯提出,要把「誠信吉林」建設作為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及出行工程。從商數十年來,企業雖然稱不上大,但沈延柱卻持之以恆地書寫著另外一種「大」:商業倫理的大,企業公民責任的大,企業家底線的大。在浮躁的目前,在社會怨氣迭起的目前,「德為大境」的商道之倫頗為千瘡百孔。而隨著財富的積累,沈延柱并不喜歡人們稱之為「百萬富翁」,「我願做一個億萬納稅人,回報社會」,其心由此,其行也善,賺錢行善莫不如此。

「經商就像水中救人。」諳熟水性的沈延柱曾經7次跳水救人,「落水者在拼命掙扎時,一旦抓住施救者,便會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而施救者如果束縛手腳,便無法將落水者救出。就是將落水者推上岸的那一剎那,施救者往往會使盡全力,如果這時深吸一口氣就會被水嗆住導致昏迷。因此,要憋住一口氣,這樣才能成功救人。」在他看來,房地產開發就像入水救人。投資房地產業存在著風險,選址、施工、銷售、物業等諸多問題需要周密穩妥地考察論證,一旦哪個環節出現差錯,就會影響整個項目的開發甚至企業的命運。

為了確保每個環節都不出現任何紕漏,沈延柱把每個和工程有關的事情都當成大事來抓,建築工程無小事是他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抓安全、抓質量,對職工生活、甚至連工人的吃、住、行都要親自過問。每當工程進行到關鍵時期,他就和工人們吃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幾個星期。沈達江海集團在開發建設長春的同時,每年安排復員退伍軍人、下崗職工等人員就業餘人次,連續多年納稅超千萬元,尤其是6年,納稅總額達萬元,成為長春市綠園區的納稅狀元,向長春市公益事業貢獻和捐款幾千萬元,得到了政府的通報表彰和物資獎勵。

年6月,沈延柱在家鄉投資4億元的東港市首家五星級酒店沈達保利江海大酒店正式開業。開業當天,毛澤東的女兒李訥攜愛人王景清、為毛主席做過書童的著名書法家王文祥先生、中國著名書法家梁光彩先生、中國徐悲鴻畫院陳遠華院長、將軍書法家海航李春明少將及遼寧省、吉林省有關領導出席了慶典儀式。

中央電視台軍事部還派出采訪組,專程趕來拍攝了專題片。《一顆兵心恆久遠》在央視七套播出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廣泛好評。沈延柱在建設家鄉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老兵,多年來向部隊提供贊助,為部隊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省軍區黨委任命沈延柱為吉林省預備役砲兵師副師長,并授予大校軍銜。

在采訪中,沈延柱說,我的軍裝永不褪色,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革命烈士和那些老功臣、老英雄、老兵。因此,在去年的「八一」前夕,他拿出壹百萬元,補貼東港和鳳城市的老功臣、老英雄、老兵的生活補貼。同時,他還在江海大酒店制定特殊政策,凡是老功臣、老英雄、老兵到酒店消費,一律享受特殊優惠。沈延柱說,再次出山自當新建豐功,但德義在身永遠不變。

政经北望(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yw/1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