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徐迟,瓦尔登湖译者风格研
湖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r);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Q29) 作者:徐向晖 .引言 梭罗研究专家沃特·哈丁(WalterHarding)曾经说道,“《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也曾指出,“《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瓦尔登湖》是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是当代美国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书”。梭罗以他对自然的沉思为主题,在他的作品《瓦尔登湖》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对那个时代物质主义进行了批判,使得该书极具生态意义。 近些年来,《瓦尔登湖》热持续升温,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对它表现出了 不衰的热情,而且这种热情还将持续下去。据研究者统计,到目前为止,已 有三十多个《瓦尔登湖》汉语译本问世,版本则多达五十余个,但徐迟先生翻译的《瓦尔登湖》仍然是目前国内公认比较权威的汉语译本。 近十年来,兴起了《瓦尔登湖》的翻译热潮,但这方面的翻译研究却为数不多(李毅,;孙胜忠,4;姚君伟,5;洪娜,6;徐向晖,7;赵黎明,9等)。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有关《瓦尔登湖》这部经典作品复译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刘曼,6;张辉,6;张磊,20;陈爱华,20等),《瓦尔登湖》在中国译介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和加强。 综观已有的《瓦尔登湖》翻译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的主观印象和直觉判断,这种主观、印象式和规约性的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而基于语料库的《瓦尔登湖》徐迟译者风格研究,通过把徐迟《瓦尔登湖》译本语料库和杨家盛《瓦尔登湖》译本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对徐迟《瓦尔登湖》译本中一些难以捉摸的、不引人注目的语言习惯进行描述、分析、比较和阐释,比较令人信服地说明译者的烙印确实存在。 2.《瓦尔登湖》的原作 2.《瓦尔登湖》的创作 亨利·大卫·梭罗,美国著名作家,87年7月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84-),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的村落,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植物、动物。 年他又住到爱默生家里。年,他完成了《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OnCivilDisobedience)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 年,我们的这本文学名著《瓦尔登湖》出版了。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年5月6日病世于康城,未满45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经他人整理,陆续出版。梭罗才华横溢,勤奋著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他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他的一生是如此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2.2《瓦尔登湖》的内容 《瓦尔登湖》又名《林中生活散记》,是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于年7月4日至年9月6日间,在瓦尔登湖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 它记载了湖边林中幽静迷人的自然风光,四季更迭带来的变幻的景色,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甜畅的散文随笔。它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 2.3《瓦尔登湖》的影响 这本依据梭罗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的不朽名作,是他身体力行结出的丰硕成果,书中处处闪耀着宁静、恬淡、智慧的光彩。梭罗研究专家沃特·哈丁(WalterHarding)曾经说道,“《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也曾指出,“《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瓦尔登湖》是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被誉为绿色心灵圣经。是当代美国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书”。 2.4《瓦尔登湖》的语言风格 梭罗以他对自然的沉思为主题,在他的作品《瓦尔登湖》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对那个时代物质主义进行了批判,使得该书极具生态意义。 《瓦尔登湖》的语言清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既平易自然,简洁有力,又新颖别致,典雅蕴藉;不时还透露出些许幽默,这些幽默在论说性文字中常蕴涵着讥讽意味。 3.《瓦尔登湖》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半个多世纪以前,《瓦尔登湖》由著名诗人、翻译家徐迟先生翻译引介以来,一直为学术界所推崇。近些年来,《瓦尔登湖》热持续升温,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对它表现出了不衰的热情,而且这种热情还将持续下去。 据统计,自年在中国首次译介出版以来,到20年为止,已有30多个《瓦尔登湖》汉语译本问世,版本则多达50余个。这部经典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年--年是其在中国译介的初期阶段,年--0年是其在中国译介的复苏期,年--20年是其在中国译介的繁荣期。下面我们来看看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 3.《瓦尔登湖》在中国译介出版的初期阶段 这部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始于年,任教美国哈佛大学的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教授来华主持美国新闻处工作,计划翻译一套美国文学丛书,《瓦尔登湖》就是其中之一,由诗人徐迟来翻译,译作于年3月出了第一版,译名为《瓦尔 腾》。但是当时正值全国解放之际,这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年,美国新闻处所辖的今日世界出版社经过整理于香港重新出版此书,题为《湖滨散记》,内容参照了徐迟译本,但和徐迟译本略有不同。由于译者下落不明,且出版单位敏感,译者署名为吴明实--“吴明实”者,“无名氏”也。在到年间,该书被九次重版印刷。 年,徐迟的《瓦尔腾》译本再版。他参考了吴明实的版本,又将它校译一遍,交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后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会又将《瓦尔登湖》收入此丛书。当时徐迟正好要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写作计划”,他在美国访问了梭罗的出生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也游览了瓦尔登湖,又与许多教授讨论《瓦尔登湖》这本书,获益良多。徐迟的这些努力,使得他译的《瓦尔登湖》迄今为止仍是该名著的一个优秀的译本而在读者中广泛流传,这为《瓦尔登湖》在中国的译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详情请参见下表: 译者 译本名称 丛书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徐迟 《瓦尔腾》 美国文学丛书 年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吴明实(无名氏) 《湖滨散记》 年 今日世界出版社 徐迟 《瓦尔登湖》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表:年--年《瓦尔登湖》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3.2《瓦尔登湖》在中国译介出版的复苏期 90年代以来,人类在现代化的追逐中欲望不断膨胀,以统治者的姿态君临自然、恶化了环境,使资源越发匮乏,以人性关怀为己任的文学自然会做出反应--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高涨的生态文学思潮就是这种反应的集中表现。《中国图书评论》、《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多次发表有关梭罗和《瓦尔登湖》的文章。《瓦尔登湖》的汉语译本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时期可谓是《瓦尔登湖》在中国译介的复苏期。 年2月,国内重量级出版社三联书店终于出版了《梭罗集》,该书分上下两册,精装,黑色封皮儿,上面有一帧梭罗的小像。那是三联一套介绍美国文化的书中的一种。《梭罗集》共收集了梭罗四本书:《在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缅因森林》、《瓦尔登湖》、《科德角》。《瓦尔登湖》的译者为许崇信、林本春。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徐迟的《瓦尔登湖》译本。年,沈阳出版社也出版了徐迟的这个译本。此外,这期间还出现了孟祥森、王光林、张玲与袁文玲4位新的译者。具体详情请参见下表2: 译者 译本名称 丛书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孟祥森 《瓦尔登湖》 年 书华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许崇信 林本椿 《瓦尔登湖》 年 三联书店 徐迟 《瓦尔登湖》 绿色经典文库 年 吉林人民出版社 王光林 《湖滨散记》, 年 作家出版社 徐迟 《瓦尔登湖》 影响世界的百部书 年 沈阳出版社 张玲 《瓦尔登湖》 年 远方出版社 袁文玲 《瓦尔登湖》 世界经典名著节录丛书 0年 外文出版社 表2:99年--0年《瓦尔登湖》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3.3《瓦尔登湖》在中国译介出版的繁荣期 2年岁末,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美国文学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它的看法。《瓦尔登湖》在中国备受读者的青睐与追捧,出版社纷纷组织人员重译这部经典作品。译者和出版社的参与为《瓦尔登湖》在中国的译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年以来,《瓦尔登湖》被频繁地重译出版并行销;8年至20年达到了鼎峰。译介出版详情请参见下表3: 译者 译本名称 丛书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曹仁雪 《瓦尔登湖》 3年 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 张知遥 《瓦尔登湖》 3年 哈尔滨出版社 爱藏本 5年 天津教育出版社 苏福忠 《瓦尔登湖》 4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家盛 《瓦尔登湖》 人文经典 4年 天津教育出版社 王光林 《瓦尔登湖》 人文经典译本 5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曾光辉 《瓦尔登湖》 5年 中国书籍出版社 纵华政 《瓦尔登湖》 5年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田颖、 朱春飞编译 《瓦尔登湖》 5年 陕西人民出版社 李津 《瓦尔登湖》 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 8年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徐迟 《瓦尔登湖》 译文经典 4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瓦尔登湖》 上海译文-名著文库 6年 瓦尔登湖学生必读世界名著 8年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瓦尔登湖译文经典 9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瓦尔登湖 学生必读世界名著悦读书架 8年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李暮 《瓦尔登湖》一力文库 8年 上海三联书店 瓦尔登湖 一力文库图文经典 年 文汇出版社 瓦尔登湖典藏书架 年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义国 《瓦尔登湖》 世界文学文库 8年 北京燕山出版社 王宝根 瓦尔登湖 8年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李津 瓦尔登湖 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 8年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张悦 瓦尔登湖 8年 北方文艺出版社 王家湘 《瓦尔登湖》7年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戴欢 《瓦尔登湖》 3年 当代世界出版社 年 中国画报出版社 林志豪 瓦尔登湖 一生爱藏 8年 天津教育出版社 7年 南海出版社 田然 9年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崇信 林本椿 《瓦尔登湖》 译林名著精选 9年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经典译林 20年 成维安 瓦尔登湖 全球百大名著系列 9年 哈尔滨出版社 仲泽 《瓦尔登湖》 9年 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文艺出版社 瓦尔登湖(修订版)经典插图版 20年 兴栋 瓦尔登湖年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王金玲 《瓦尔登湖》经典插图版 年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潘庆舲 《瓦尔登湖》 7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一生珍藏 年 中国华侨出版社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20年 湖南文艺出版社 8年 中国国际广播 20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华夏 穆紫 《瓦尔登湖》文学经典 9年 武汉出版社 吕晓滨 9年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孔繁云 年 贵州人民出版社 梁栋 瓦尔登湖新课标双语文库 年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叶子 瓦尔登湖 女人一生必读的9本书 年 辽宁教育出版社 乐轩 瓦尔登湖 年 台湾商务 刘永升 年 大众文艺出版社 田伟华 瓦尔登湖 年 中国三峡出版社 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 瓦尔登湖20年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袁文玲 《瓦尔登湖》 世界经典名著节录丛书 20年 外文出版社 王光林 瓦尔登湖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20年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7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宋璐璐 瓦尔登湖 20年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 周玮、 彭萍 瓦尔登湖 20年 中国宇航出版社 王勋、 纪飞 等编译 瓦尔登湖20年 清华大学出版社 表3:年—20年《瓦尔登湖》在中国译介出版的繁荣期 从上表不难看出,3年以来《瓦尔登湖》被频繁地重译出版并行销,8年至20年达到了鼎峰。《瓦尔登湖》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出现了“骤热”现象,这在中国翻译史上是罕见的。 3.4.从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看《瓦尔登湖》在中国的译介 《瓦尔登湖》半个多世纪以前由著名诗人、翻译家徐迟先生翻译引介以来,经历了由冷到骤热的接受过程。这部经典作品在中国的重译已经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摆在读者面前的《瓦尔登湖》汉语译本琳琅满目,但复译再版热潮仍在继续。一方面,复译是由人类的理解和阐释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复译再版热潮显示了该作经久不衰的魅力,而且也有力的佐证了“用译作配合国情,是现代中国在文学译介实践中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折射出强烈的实用意识”(王建开,3:)。 当我们对影响《瓦尔登湖》译介的重要因素进行考察时,“无论从宏观的角度还是从微观的角度,都必须也必然会注意到文化与社会因素在翻译活动中所起的各种作用”(许钧,3:99)。对于一本数译,研究者持积极姿态,认为《瓦尔登湖》的复译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作品应该重译。 梁实秋即有此说:“有翻译价值的书,正无妨重译。有了多种译本,译者才不敢草率从事。”①鲁迅也说此举可抵制不负责任的乱译:“要击退这些乱译,诬赖、开心、唠叨,都没有用处,唯一的好方法是又来一回复译,还不行,就再来一回。”不仅如此,重译还可弥补节译本之漏。重译的另一个用处是,适应译语本身的发展,“即使已有好译本,复译也还是必要的。曾有文言译本的,现在当改译白话,不必说了……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中国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如果已经有,中国的新文艺倒也许不至于现在似的沉滞了。”②鲁迅的这一见解道出了重译的另一重要因素。 翁显良先生在《意态由来画不成》一书中也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原作,是要人家懂而不是要人家不懂,所以不能不现代化,而且要不断地现代化,过了一定时期又得把译过的作品重新再译。这种情况是人所共知的。”就文学翻译作品而言,恐怕迄今为止,中西翻译史上还不曾存在过一个“不朽的译本”或定本。我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历史不算太长,只有一个世纪的时间,可就在这个世纪里,一些重要的外国文学名著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地被重译了。如林纾首先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至少已有十五个以上译本。至于中国翻译界较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10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吉点教育让孩子成长的天空,更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