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绝代风华
周四的绝代风华 木棉树下读夫 于丙申冬至记录课堂 并献给授业诸生为各式新年之礼物 女子极致美雅,便称绝代风华。 都知道,女子的绝代风华不止于窈窕模特走T台,也在知性女子上讲台。谁知道,讲台上的绝代风华,实非女子能专有? 周四上午八点,我玄衫静坐于教室。十三个一年级硕士生上课,《法哲学》。来自韩国的金同学就死刑存废为主题陈述。随后,十二个同学分别评议、回应、提问。巧的是有自吉林大学前来访友的刑法专业硕士生起意前来观摩课堂,我请她一并参与讨论。时在年末,为《法哲学》最后一堂课。结课于死刑存废这一主题,殊为得当。这主题安排在结课之时,又属因缘际会。 我自始端坐静听,待到诸生发言完毕,离座行至课桌前方,并未上讲台,临场即席回应这一番远超过七嘴八舌的话语。我说,谈论死刑存废必须区分大语境与小语境、宏观语境与微观语境、抽象语境与具体语境,中国的死刑与德国的死刑、美国的死刑与韩国的死刑,便有不同的存、废理据。我分析,公法责任为道义性惩罚责任,其以人身责任为主,而私法责任为功利性补偿责任,其以财产责任为主,这造成法律上不同归责的可逆性不同。人身责任不可逆,死刑为最。因此逻辑上要求死刑裁判绝不出错,否则就不该采用死刑。然而实际上没有不错的司法。我申明,死刑存废问题关乎何为正义的问题,而几周前的课堂回应只和同学们说到正义内涵包含免于奴役的自由、免于特权的平等、免于匮乏的效率,就今日的论题,还该将人道作为正义的内涵,即“以人的内在规定性相对待”。不可人为剥夺既存生命,这才是废除死刑的内在逻辑。于是,死刑存废问题就不止于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处死这一视角,还包括了政府的行刑权是否包含人为剥夺生命这一命题。我提示,人类文明有其永恒的困惑,人类生活固有当下的困境。大学必须回应文明的困惑与当下的困境。然而,人类就此又常常无从求解。死刑存废问题,恰是凸显了文明的亘古难题和眼前困扰,交织了历史与现实。 早一天,周三下午,同一间教室,我为小班的一年级硕士生上《宪法》。三个同学主题陈述,分别取了财产权宪法保障、社会保障权和宪法意识。这后半学期,我几乎是遭遇学生们各自的选题,更是遭遇这三节课里三个不同选题齐聚课堂。到我现场回应同学们时,我依然将同学们当场呈现出来的所有思路、论据统合于“宪政的西方逻辑与中国视角”中,从而疏通各自选题中不免会有的疏离、隔阂。这样的课程形式,与其说是我在教习学生,毋宁说我在考较我自己。 周三下午的课间,我从走廊走过隔壁教室。新生代的同行也正在台上讲课。与我不同的是,他舒适而随性地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动着指头翻动电脑演示文稿。这一幕,突然深深刺着我。当越来越多的教室配置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而带给教师们便捷时,教书先生们失落了什么?教室里又失落了什么? 我看到的这一幕,十足是教师依赖着电脑里的课件。电脑代替了人脑储存知识,它可以比人脑更高效地传递知识,可是它能像人脑一样传递思维吗?就算电脑也能够像人脑一样传递思维,它能够在传递思维时也传递教书先生该有的气息与温度吗?坐着用电脑传递知识,与站着用口和脑传递知识,一样的吗?静坐于讲台后面的老师,与走动着传道、授业的先生,是同一种角色吗?为人师者,如何使讲台、教室鲜活、灵动,以应和文明的辽远、幽深,以尽释生命的丰富、饱满? 周四上午,同样从走廊上走过隔壁的同一间教室,与我同等资历的教授在上课,也同样用着多媒体系统。我似乎方始知觉,依赖而陷身于便捷的现代教学器具的教师,并不只是新生代的同行。是人脑固有的不足使得我们果真需要借助乃至大量借助多媒体教学器具,还是人性中的弱点才造成教学器具泛滥乃至“横行”?百多年前,德人韦伯一语中的,指出大学教育已经陷师生于纯粹理性化的关系中。以工具主义和物质主义为特征的当代文明,更是将师生关系导向物化。器物越来越阻隔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气机融贯。 为人师者,自己备好课,讲个头头是道、不绝滔滔,这有何难,又有何益?有了称手的器物,更是轻而易举,也更是物化了师生关系。合格的教书先生,该是自己恭听学生出言,也能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合格的教书先生,还该及时呼应学生之所思、所言,再引领、提升。他必须长袖善舞,以不变应诸生万变。 周四下午,《法律谈判》最后一课。来自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二十五位硕士研究生应事先布置,讨论“辨与辩”。这是我《道亦有道》中的一节。为了保证每个同学有机会发言,最后一课拖堂了。我最后讲话,这带有仪式性,也是呼应课堂所必须。我提示同学们,《道亦有道》若少了“辨与辩”,全书便大逊其色;我写于五十岁的这本书,大概是值得他们一直读到五十岁,才能最好地领悟“言说演绎人生”这一旨趣。我也因为课中端坐静听而多了领悟,便说与身前诸生,老师的备课,其实不止是为了自己在讲台上讲给学生听,讲好,也是为了教室里自己可以不讲,而方便同学们流畅、自如地讲。我写下“辨与辩”,正是这样一番备课。 我用这一番课堂,铺垫我的学生们未来的人生之路。这样的教书先生,迥异于八百年前的博洛尼亚大学或巴黎大学。这样的教书先生,承两千五百年来的华夏学统。其续于来日乎? 汉字之意象里,“绝代”也是末代,绝代风华字面上便可解为“末代风华”。末代风华? 我身后,谁还讲台上行云流水? 我身后,谁还讲台上行云流水?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10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爾雅典藏叢文俊藝術與學術叢文俊
- 下一篇文章: 明天的圣诞节要不要复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