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学校党委确定的“文化建设年”。一年来,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党委宣传部紧密围绕“文化建设年”的工作要求,以“丰富文化内涵,凸显文化特色,增进文化自觉,提振长大精神”为核心目标,以文化建设与教学、科研、党建、学生、后勤工作同向同行、互为促进、共同提高为工作原则,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学院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有效契合全校各单位和广大师生的文化建设需求,统筹推进了“文化建设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全校上下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干部教师学生的文化自觉,增进了文化自信,取得了一批文化建设成果。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大学文化对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性,着力以“文化建设年”为契机,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大学文化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长春大学“文化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部署学校的文化建设。党委副书记靳国庆、原纪委书记陈权从分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角度,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工作思路和推进路径,确保学校文化建设有正确的方向、适用的方法和明显的成效。

二是加大建设投入。学校从年年度预算中单独划拨文化建设经费,用于支持文化建设工作。一年来,在政策资金的保障下,学校12项院级文化品牌得以立项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原有文化品牌的传承,也催生了新生文化品牌的兴起。原有文化品牌如:星期音乐会、数理文化节、管理学院科技文化节、经济学院经济热点沙龙、外语节、食品文化节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生文化品牌如: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电子科技文化节、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互联网+”文化沙龙、园林学院园林文化节等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学校的文化项目:国院教育学院“国际桥”系列文化活动、党委宣传部校园文化建设微广场、校团委青年科技文化艺术节、文学院千鸟话剧社等文化品牌还荣获省教育厅年度吉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三是落实责任分工。出台《长春大学“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提出39项建设任务,并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两次深入到全校各基层党组织及有关处室进行工作调研,召开“文化建设年”工作座谈会,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有序进行,确保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文化是师生的家园。构建精神家园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

一是凝练完善学校核心理念系统。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知行合一,诚信至善”校训精神、“以学为本、以用为要”的办学理念和“厚德乐善、自强不息、求实尚行”的学校精神;征集梳理完善了校风、教风、学风的文字表述;征集完善了校体字、校标等标识系统;成立校史编撰组,启动年以来的校史编撰工作;进一步征集完善校歌。

二是建设特殊教育文化生态。以特殊教育学院建院30年为契机,启动庆祝建院30周年筹备活动,重点围绕师生书画艺术作品展、30年办学成果展、30年回忆录、“桃李芬芳”作品集、特教宣传片和特殊教育国际论坛等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以此深入总结和挖掘30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特质,推进特殊教育文化生态建设。

三是继续强化微广场“小平台,大文化”的宣教功能。一年来,共举办微广场展览14期,涵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廉政文化、书画蛋雕艺术、萨满文化、插花艺术、食品文化、机械设计等文化项目,集中展现了学校师生的文化艺术和各单位的文化品牌。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东丰县农民画画家等团体和个人,以及校内近万人次前来观展,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了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社会的共识。社会对一所大学形成的共识是这所大学大学文化的外延反应,其核心是教师、学生、校友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以“文化建设年”为契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加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校友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以经省教育厅核准发布实施的《长春大学章程》为根本,利用校园网、校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1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