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百味之王甘
生活中常用的甘味食物 山药山药又名薯蓣,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河南焦作一带所产山药最为名贵。怀山药又称白山药、怀参,为全国之冠。《神农本草》云:“山药各地均产,以河南怀庆各地产者良。”山药是我们中国人饭桌上的常见食品,也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山药皮黄、肉白,味甘,性平,可补益脾胃,益养肺气,对体质虚弱、脾肺气虚等,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山药中含有精氨酸、淀粉酶、蛋白质、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黏液中含甘露聚糖与植酸。山药的归经为入肺、脾、肾经,具有健脾止泄、补肺益肾之功用,对脾虚、久泻、肺虚咳喘、水肿、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所以,一般长期食用山药者,多体质强健,少病而长寿。 山药的妙用 1)小儿脾虚泄泻:山药30克、生薏仁30克、粳米50克,共同熬粥至糜状,小儿每天服用2次。成人腹泻亦可食用。 2)痰粘难咳:山药2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煎水饮用,治疗外感咳嗽,或慢性咽炎、痰液难咯之症。 3)肺结核:山药30克、百合30克、五味子10克,共煎水,治疗肺结核后期、肺阴不足、干咳、乏力、气虚等症。 蜂蜜蜂蜜是蜜蜂从植物花朵中采集的分泌物,再经过身体的充分酿造,贮藏在蜂巢内形成的甘甜之品。蜂蜜自古就是食药两用之物,对人体具有多种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这段记载,表明了蜂蜜能清能补,能润能缓的多种功效。但蜂蜜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本草纲目》并未提及,就是美容养颜。其实,南北朝百岁名医甄权在《药性论》中记载“蜂蜜常服面如花红”。根据蜂蜜的来源,我们很容易理解其有美容作用的原因。看百花之美,由其汁液形成的蜜汁定然含有鲜艳肤色之物。蜂蜜的妙用 1)慢性便秘:蜂蜜90克、黑芝麻50克。将芝麻捣烂如泥,搅入蜂蜜,再用开水冲化,每日2次饮用。 2)面部黑斑:蜂蜜50克、茯苓50克。将茯苓研粉,搅入蜂蜜,涂于面部黑斑处,每日2次。 3)干咳无痰:蜂蜜30克、生姜10克,治疗肺燥咳嗽、干咳无痰等症。 4)美容润肤:蜂蜜50克、鸡蛋1个。将鸡蛋打散,与蜂蜜共同搅拌,混匀后涂于面部,15分钟后洗掉。 阿胶(1)阿胶的历史源起 阿胶性平味甘,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人参善补益五脏之气,鹿茸善补肾阳,阿胶则善补血,各有所长。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已有将阿胶列为“上品”。 阿胶是以地名命名的中药,最早发源于山东阳谷县的阿城,即平阴县的东阿镇。解放后因黄河改道,辖区重新改制,将东阿镇归属于现在的平阴县。唐以前阿胶以牛皮熬制为主,唐以后逐渐以驴皮代替。牛皮熬制的色橙黄透明,称为黄明胶;驴皮熬制的色黑光亮如漆。目前以山东平阴与东阿两地生产的阿胶历史最为悠久,质量最为上乘。 (2)阿胶的功用 阿胶善于滋阴、养血、止血,可用于各种血证,如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等,以及肺阴不足的咳嗽、无痰等,同时有美容的作用。 据史书记载,慈禧太后早年身为懿贵妃时患有“下血症”,几经御医治疗终不见效。后来她试着服用阿胶,下血很快止息且怀胎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慈禧因此对阿胶情有独钟,终生服用。 杨贵妃面容美艳,肤如凝脂,白居易在《长恨歌》曾着力描述,言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其皮肤如此之好的原因,唐代诗人肖行澡如此描述:“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阿胶的美容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药食良方 阿胶膏:阿胶克、黄酒50毫升、红糖适量。将阿胶置于锅内,用黄酒浸泡1夜,次日隔水蒸3小时,加入红糖,待其全部溶化后取出,放入冰箱,长期服用。每日1~2匙,适用于一般血虚症。 芝麻阿胶膏:阿胶、冰糖各克,黄酒毫升,黑芝麻、核桃仁各50克。阿胶浸泡于黄酒中1夜,加入黑芝麻、核桃仁、冰糖,隔水蒸1小时,不断搅拌,冷却即成冻膏状。每天早晚各1~2匙,温开水冲服。适用于头发脱落、白发、面色暗黄、腰膝冷痛等。 人参人参属五加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性甘、微苦、温。别名甚多,如“人衔”“地精”“神草”“血参”“玉精”“孩儿参”等,野生的称为“山参”,人工栽培的称为“园参”或“秧参”。现在野生者稀少,多为人工种植。一般6~7年采集,洗净晒干,则称为生晒参;蒸熟晒干,则称为红参。因其治病和滋补作用显著,备受人们青睐,被誉为“百草之王”。现以太行山的上党人参,吉林、辽东地区的人参为主要来源。 关于人参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越国宰相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书中有“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的描述。中国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详细记载了人参的药效与功用,言其“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说明人参具有补益五脏之虚、助祛外邪、安神定志、延年益寿等功能。因此,人参虽味甘主入脾胃,但因效用强劲而兼入五脏六腑,对人体各部均有极强的补益作用,不仅用于疗病祛疾,而且是最常用的保健养生用品,历代达官贵人均将人参视为必备、必食之物。 宋代《尔雅翼》中载:“欲试上党真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予人参含之,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者必喘,含者气息自如也。”不仅提示了鉴别真假人参的方法,而且间接说明了人参对人体元气的大补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贺娟教授出诊信息时间:每周日上午,周二晚上 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13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兴安岭的天然水果,你都吃过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