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始于纸的出现,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并且经过历史的沉淀,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每年五六月份的梅雨季节,时间一长纸制品就会开始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也就不会像珍宝一样保存起来,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纸张也容易保存,这也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最早出土的剪纸——北朝对马戏团花剪纸

剪纸艺术的起源

上图为唐五代双鹿佛塔剪纸,敦煌出土,现藏于印度新德里博物馆。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宋代剪纸艺术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

明、清时期的剪纸艺术

明、清时期的剪纸描绘的都是些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等。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剪纸之所以能够历经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色民间剪纸

1、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漫长,最早可追溯到《史记》中“剪桐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姬诵用梧桐叶剪成玉圭的图像赠给其弟姬虞到唐国当诸侯,至今有两千多年了。

美术家江丰和诗人艾青曾在解放前夕编印过一册专门介绍陕北风土人情的《民间剪纸》,对陕北剪纸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剪纸,远离皇家,远离贵族,只钟情民间的瓦房和窑洞,只钟情布满沧桑的脸庞和结满老茧的双手。陕北高原的窑洞,特大的窗户,面对一片阳光,是剪纸艺术最好的位置。

2、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传统佛山剪纸,以社情民意决定其内容和形式,喜庆吉祥,驱邪纳福,多子长寿等是永恒的主题,在民间极受欢迎,长期流行不衰。

3、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剪纸

4、云南的剪纸基本有两种作用。一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更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

刺绣是南方诸多民族女性擅长手艺。而要有别致的花样,就必得学剪。也许这些花样作者所求的最佳效果,留待绣花女最终去完成,但作为一幅剪纸作品的完美,已在此花之中。

云南当地独具特色的剪纸

5、吉林地区的传统剪纸带有强烈的地域民族原始性色彩,那些旗装马靴的“嬷嬷人”,正是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

以对称的正面造型,展开四肢,显露着人的完善,替代着人的躯体去完成捍卫生命、娱乐神明的使命。

品味剪纸艺术

在传统新年“春节”来临的时候,中国人有着贴窗花的习俗。窗花即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和民俗生活的完美结合。

栩栩如生的和平鸽、美丽的花朵、活蹦乱跳地鲤鱼……精美的剪纸让人爱不释手。中国民间剪纸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首先体现在传统节日的文化空间上。作为中国最古老、最隆重的新年——春节,时至今日中国的广大的农村仍然是从绞剪纸和贴窗花开始的。

红红火火的窗花象征着年的喜庆、吉祥、幸福、美满。古老的剪纸遗存和积淀着丰富的生命情感和文化记忆,传递着中国本原的节日文化主题和叙事方式,至今那些喜庆的窗花仍然是中国年典型的象征符号。

梦文化品牌策划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1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