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国驰援湖北的4万多医护工作者来说,早已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回到了自己的家,并早都结束了14天的隔离,已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是今天我们要说这样的一位,其实也是大家在疫情中熟悉的一张面孔,却至今是哪儿疫情严重,他就去哪儿,一直是现在进行时。他就是邱海波。他生活和工作在江苏南京,是医院的副院长、重症医学专家。你看他过去天的行程,1月20日从南京到武汉,一呆就是97天,武汉解封之后又过了17天,4月25日才离开武汉,但是没回南京,去了黑龙江。因为当时黑龙江的疫情比较揪心,在哈尔滨又待了17天,17天之后,按理说该回家了,吉林的疫情又出现了,又去了吉林省的吉林市,从5月12日一直待到了19日,又是一周的时间,未来空白的日子他可能还要填写一些。在这里,首先要向他的夫人、家人来致敬,谢谢你们,他一定快回家了。邱教授,医院治疗的患者总体状况怎么样?轻重分布又是如何?目前吉林市所有的病例都是集中在医院,它是当地医医院。同时我们的医疗队医院的队伍,以及吉林大学援鄂医疗队的一些骨干和医院的一些团队,医院的团队,现在在院的病人是26例,有3例重症的病人,有5例的轻症病人,其他都是普通型的病人。这里尤其是三例重症病人,目前虽然还需要高流量的氧疗,但是这三例病人现在经过积极的治疗,已经能够下床活动或者能够下床到床边坐一坐,所以我们觉得整体的病例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您刚才说的三例重症,他的年龄是什么样的状况?是否有其他的合并病症?这三例重症病人有两例是高龄的,一例是三十几岁。应该说这三例病人它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肺以呼吸功能受累为主要特征的基础疾病。两位老年病人,一个是七十几岁,一个是八十几岁。这两位老年病人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是这些基础疾病目前都是控制的比较好,而主要的问题仍然集中在肺部的情况,也就是新冠肺炎的问题。但是我们觉得这三例病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每天都要大部分时间趴着,同时需要给吸比较高流量的氧疗,那么这几位病人应该说都很配合治疗,所以现在基本上就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况,而且今天我们这几位病人都能让他下床,能够在床边站一站,这样接着吸氧的同时能下床,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知道你们另一个工作重点是要防止那些轻症患者转成重症,这方面来说是不是压力正在逐日变小,他们更可能可以尽快出院,而不是可能转成重症?的确,因为我们有了武汉的经验或者教训,以及在黑龙江的一些经验,所以我们非常强调关口的前移,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去让这些轻症的、普通型的病人尽可能的不转成重症。因为这样的话,我们整体治疗病人的结局就会比较好。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吉林的整体病例头,到现在为止,重症病人的发生率占整体病人不到10%,这是远低于湖北或者武汉当时的情况。这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早期干预,也就是这个病人一旦发病,医院获得诊断,就迅速的给予抗病毒的治疗、中西药的一些治疗,所以治疗上得非常早以后,转成重症就少了。所以我们说这也可以看到,虽然有三例重症,但剩下的这23例的轻症和普通型的病人,目前来讲应该多数都是在好转的状态。只有极少数的肺部情况好像还在僵持状态,但是总体觉得这些普通型和轻型的病人都是向稳定方向发展的,因为有些病人其实肺部的情况已经完全好转了,也没有症状了,但是因为核酸还没有转阴,所以这医院里,不能让他们出院。大家自然也会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xw/1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