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到来伴随着的是眼泪甚至鲜血——这也是大学生自杀的高峰期。当学生们离开象牙塔,被扔进市场的洪流中,他们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这并不是一个个个案,而是整个残酷的竞争原则对青年朋友们的心灵碾压。这些面临艰辛选择的大学生们其实需要一个有活力的拥抱:这个拥抱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要自己转身,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找到自己的生命力量。—GROUNDBREAKING.CN—

5月8日20时30分左右,江西九江市海会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一大学女生在三叠泉景区欲轻生。

5月3日晚,23时32分,上海松江大学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期宿舍89号楼,一名女生从高处坠落。

5月2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名大二男生从宿舍楼不幸坠楼,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每年的4、5月,被誉为大学生自杀的“旺季”。这样的悲惨故事一年年上演。

年4月16日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级硕士研究生蔡某某在宿舍内自缢身亡,死者在遗书中称,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

年4月2日凌晨4时许,厦门南洋学院男生宿舍一名自考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男生。是爬上宿舍顶楼7楼天台而后纵身跃下。

年3月22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一跃而下,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年3月28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化学工程系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上吊自杀身亡,据称与考研压力大有关。

哪里来的压力?

大三学生马小明,每天都活在一篇阴郁之中——还有一年毕业了,他没有想好到底是考研还是工作:“我其实成绩不算好,当初靠近这所大学,还是我们那个县城小学校的第一名的,自己挺自信、家里也挺骄傲的,结果一过来才知道,很多东西根本听不懂呀,哪里竞争得过那些大城市重点高中的同学!好几门课差点挂科。现在爸妈还想让我继续读研究生,说要拿个高文凭,可是我却不怎么想读书了想去工作赚钱。但后来才发现,工作也不好找呀!真是愁死了!说实话,有人自杀,我真不觉得奇怪。”

马小明只是众多大学生中的一个典型。这段时间里,找工作、考研、论文、毕业、分手……种种带来压力的事情接种而来,成为压垮大学生们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就业情况看,年年都是“大学生最难就业季”象牙塔里当了好几年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现实的赤裸裸。

百度“大学生就业”出来的都是“就业难”的文章工作不好找?那就考研吧!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5万,比年有所上升。其中,广东省增幅19.4%,湖北省增幅19.05%,领跑全国。同时,年研究生考试招生计划总人数为51.72万人,较之于年仅上涨4.4%。然而,这几年招考研究生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高校更加偏爱推免保送的学生,而往往形成的是“”、“”等院校的研究生生源内销,这对于考研生,特别是来自于非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更是加大了竞争压力。事儿还没完,即便是考上了研究生又怎样,硕士生毕业同样要面临就业,而且……就业压力可能更大。腾讯与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报告所显示的学历与压力体验当整个毕业生群体都面对这样的压力,营造出来紧张、焦虑的气氛,这时再加上一点争吵、哭诉,情绪波动起来,爱情、友谊的小船儿一翻再翻,冲动的决定就很容易做出。“零抗体”成长起来的瓷娃娃大学生然而,无论就业或是考研压力,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中必经坎坷而已,怎么就让这么一大群大学生们选择了这么一条不归路呢?回头看看,他们曾经历过什么。在短暂又漫长的高中岁月中,老师、家长不断地跟他们强调:“只有考上大学、考上重点大学,才能改变人生!”拼命学习成为生活的全部,每跌一分,就足以让他们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同时,每次大大小小的考试,都要分组、排名。无数李雷们心里默念:我一定要超过韩梅梅!我一定要超过隔壁小王!同学们之间充满了竞争。老师、家长们每次都要唠叨:“你看看人家,每天学习到12点,根本不看小说,所以成绩才这么好。”“那个XXX上次不是排在你后面的吗,人家这次怎么就能上前十了?你这样子还能不能上重点呀!上不了重点怎么找好工作呀!”如此一来,学生之间哪还有真正的友谊,只剩彼此竞争、竞争,赶紧把别人踩到脚下。可怜的李雷们,还能不能知道怎么交朋友呢?在他们的世界里,或许只剩自己和一打打写不完的卷子了。高考是孩子们的全部,孩子是家长们的全部。为了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集中在用功上,家长们承包了所有学习以外的其他任何事情,在家里,孩子们其实成了“老大”。

于是,当惯了了整个家庭的中心,不少孩子们很自然的,把自己当做了整个世界的中心。除了学习之外,心里抗挫力为零。

但是,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自以为是一个噩梦的结束,可以开始狂欢了。谁料到,论文、找工作、考研,一件又一件的更加困难的事情接踵而来,不断地打击着大家本就不坚韧的心灵。生存还是死亡?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焦虑是整个社会的焦虑——整个市场的经济低迷,工作越来越难找,工资越来越低,越来越难以追求诗与远方里美好的生活。现实很骨感,却一下子打到了大学生们的面前。但学生们的心理落差却更大。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社会条件下,很多孩子曾经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学生,是竞争掉无数“差生”的佼佼者,也曾是家庭的核心人物,当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应该走上一条坦荡的通往成功之路的时候,却被无情地推下悬崖。但这时,可以陪伴他们的朋友,早在此前一次又一次的竞争中,被他们排挤了出去。如今,教育是阶级流动的唯一途径,无数家庭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身上,却带给了他们一个并不完整的心理成长过程。但是,社会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一样,给大学生们一个阶级流动的机会。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按着它原有的节奏,把没法对它服务的人残忍地扔出去。有些人,放弃了那些美好想象,认了给资本做奴隶的命,找一份卖命却不讨好的工作;有些人,在这一整个压力下,离开了这个世界。再给我一个拥抱一起起自杀事件,是一个个悲惨的故事。这个所谓号召自由的空间,用一整套文化体系,给了学生们成功的梦想,让他们把自己同那些底层的打工仔打工妹们区别开来,把自己定义为在竞争中不断向前冲的精英,但有用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和市场状况又把他们打回现实,那些向来独来独往、不慎交流的孩子,面对这一切更是手足无措,这不仅仅是那些选择的悲剧,更是时代的忧伤。面对这一切压力的大学生们,他们需要一个拥抱,一个脱离绝望梦魇的拥抱。走出精英的“小时代”,走出个人成功的艰辛血泪。其实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依旧充满着反抗的力量与生气。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责任编辑:柳焱推荐阅读(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香港学生接连自杀!怎么了?》本文为破土首发。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内容转载自







































甲氧补骨脂素洗剂
北京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linshengzx.com/jlzw/9990.html